“经验?经验!还是工作经验!怎么办啊?”4月20日,电子科技大学大四学生丁晓东在经历了数场大型招聘会后,面露寒意。他说,和他专业对口的这些用人企业,最低也要一年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验。他虽然勉为其难地递出了几份简历,但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据对2008年春季招聘会的统计显示,近2/3的求职者因“工作经验”被企业拒之门外,其中应届生占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正在集体深陷在所谓的“经验门”(www.add1.org.cn)中,难以自拔。试问,究竟是谁之过?
企业用人标准之过?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都对大学毕业生持观望态度。尤其是新劳动法颁布之后,由于用人成本加大,企业对于录用应届大学生更是慎之又慎。大多企业以1-2两年工作年限的死规定挡住应届毕业生,有人说这是企业抓起的“挡箭牌”,是对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挑衅。
实际上,企业也有自已苦衷。他们为什么这样看重大学生的“工作经验”?有几位企业老总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工作经验”这道坎绝非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故意刁难。主要因为具备相关岗位经验的人才,到岗后能立即发挥作用,为企业创造价值。过去也曾尝试录用过很多没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花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对其进行培养,刚刚锻炼出一定能力便转身跳槽,而且大多是跳向挖角的竞争对手。这对企业而言可谓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由此可见,说企业在找“挡箭牌”也好,社会责任缺失也罢,这样大的用人风险的确令诸多企业望而却步。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也会这么做。
毕业生准备不足之过?
大多数的中国大学生几乎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最终考入大学,一步步走来,虽无惊人之举,但在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也算勤勤恳恳。甚至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前夜,还在为一篇论文忙得昏天黑地。而当身处招聘会时,大学生才恍然大悟,这一纸文凭虽然得到了社会的精神认可,但实际用途确已不大,距离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似乎还差很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顿生茫然,他们发现,在学校所学知识并不太适用于眼前的这个社会。工作经验的严重缺失使得大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企业对此也是爱莫能助。
最终,大学生只能在无奈中咽下苦果。而很多大学生也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如果每个企业招聘都需要工作经验,那么我们的工作经验从哪里来?”
为缓解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缺失和企业招聘标准的矛盾,笔者近日了解到,国内一些前沿的专业培训机构已经率先从模式上开始革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家专业软件实训机构—“思远+1”(www.add1.org.cn)在西安地区明确定位为“给你工作经验的软件实训”。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思远+1提出的“工作经验提供商”这种全新概念对于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危机意义重大,而如何正确的诠释及深入的贯彻理念则是思远+1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也是整个中国教育界面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需要深度剖析的核心。”
当然,一家的力量是有限的,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问题还须依靠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学生本身三方的协同努力。走出“经验门”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看你想不想迈出这一步罢了。
暂无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