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深圳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起步很早。深圳社保1991年就投资100万美元建立了一套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五项险种,属于“金保工程”的范畴。这套系统以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为数据中心,经过14年的运转升级,逐步发展成一个较大的管理与服务网络。
社保系统为政府管理服务
据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薛德衡介绍,深圳社保管理信息系统承担着全市的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偿付以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工作。系统管理着分局、社会保险管理站、劳动保障事务所以及医院等1000多个服务网点,每天需要处理退休费发放、医疗保险记帐、工伤保险偿付等大量业务。系统每年收付逾百亿的社会保险基金,处理1300万人次的服务,现已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的重要信息系统。
薛德衡介绍,社保系统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就是系统对劳动者的各项保险信息需要进行长期的记载和管理,薛德衡将其概括为“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第二个特点是系统具有金融管理的功能。社保信息系统涉及到社保资金的缴纳、计算、发放等各个环节,必须具备金融系统的各项功能。第三是服务面比较宽。社保系统关系着每一个劳动者,服务对象的数量非常巨大。薛主任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深圳社保面向公众的查询网站每天点击率在10万次左右,而CallCenter每天需要接听16000个电话。因此,对系统的维护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薛主任强调,由于既具备政府管理职能,又兼顾金融管理,因此在系统设计上既要体现依法行政和公开性,又要兼顾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在谈到选择IT设备时薛主任表示,首先会考虑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公司,不会因为发展、变革、兼并等情况造成产品的断线;其次就是参考金融行业用户的选择;第三是因为政府行业IT水平有限,选择集成性好的产品在应用和管理上相对容易一些。正是由于觉得在易管性、安全性和通用性等方面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深圳社保选择了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
信息化面临挑战
深圳的快节奏和高速发展也给深圳社保的信息化工作带来很多挑战。信息化如何适应实际情况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成了摆在深圳社保信息化建设者面前最大问题。薛德衡认为,关键是要接受一些新的管理思想,既要考虑怎样适应变化,同时也要使用者和管理者接受和认可。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大家来适应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更为快捷、准确、简便的工作。“这其中更多的是管理上的沟通,各个部门共同协调和研究,才能建立起更为合适的信息系统。” 另外,怎杨吸引和留住更高素质的人才,也是他考虑的较多的问题。
薛主任介绍,深圳社保下一步计划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实现与全省乃至全国主干网的数据交换。他表示,由于机构变化,目前的工作重心会放在劳动力管理和社保管理系统的整合上。主要是将劳动力市场管理和就业服务的管理等内容纳入到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区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培训、劳动保障监查等各方面。
暂无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