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满身技术身无分文。 1980年,从部队退伍的农民赵启平顺理成章地回到山东诸城老家,成为乡文化站站长。从事文学创作是他多年的梦想。当时,他的工作是编写地方戏剧本,一年写一个,很清闲。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诸城这样的历史文化古城,“万元户”成了家家羡慕的理想目标。赵启平也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生意,但都不尽如意。
经过种种尝试,赵启平发现了一个可以学技术的无本生意--种蘑菇。他200元的启动资金在一堆锯末和棉花壳里开办了食用菌厂。从选场地、租大棚、做培养基到种植、养护、出售等一切工序都由他一个人承担,他不知在种植大棚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当第一株蘑菇捧在双手上时, 赵启平不禁流下了热泪。
门外汉很快成为食用菌的栽培能手。他随后应聘到江苏,成为南京食品生物研究所工程师,组建了生物技术开发部并成为中国食用菌协会员。
创业赔了生意赚了技术 1992年,赵启平从杏花春雨的江南转战到骏马秋风的塞北,在长白山下开始种植食用菌的二次创业。这次创业,从表面上看是完全失败了。由于决策失误,他的菇业生意赔了本。东北无霜期短,野生菌多,?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