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个人提升> 文章页
克丽评论:亚太区管理层尴尬
字号:

时间: 2008-06-03

标签:刘克丽

我有许多朋友在跨国企业上班,他们当中有好多人都要求进步,进着进着就能升到亚太区,当个什么亚太区部门的主管,特别是公关、市场职位的升到亚太区不易,多少人的梦!又升官又涨工资,还是跨国人才!冲出了中国,就等着冲出亚洲了…,但到了亚太区工作后又觉得没劲,因为亚太区有职无权还不说,所属亚太区各国各地区的具体公关市场负责人都烦亚太区主管,认为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啥也不懂,还乱指挥、乱管、乱卡压一通。

亚太区的公关市场主管们也一肚子委屈,我们要敬业呀,我们当然要管啦,那有当官不干活的,不是渎职吗?原以为只是公关、市场等非主流部门是这样,后来发现连亚太区的销售、渠道主管们也这样,说白了,最多就是算个初等数字,统计一下月、季度收入上报,能干什么?能到各国各地区去跑客户?还是能签单?销售、渠道不能签单?比非主流的公关和市场的人还不如。

那么,不设亚太区行吗?不行!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很自然地、必然的要把地球划成几个大区来管理,一般是经典的划法是:北美(足够大了)区、南美区、亚太区、(包括澳大利亚),欧洲、日本…说到日本,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把他独资来看,因为他仅次于美国或北美市场。

当然,大多数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不太大,都将其属于亚太区管理。例如:IBM(中国)的营业额仅占其全球的2-3%,中国惠普的营业额也仅占其全球市场的2-3%,当然要属亚太管理。IBM公司的亚太区过去设在日本,今年改在了上海,惠普公司的亚太区设在新加坡…

也有将中国市场独立于亚太的,如英特尔(中国)公司,诺基亚,高通中国公司。前者占其全球市场的15%,后二者占得更多,因为中国是手机大国,所以要摆脱亚太区的管理,除了自己将市场做的足够大,没有选择。

回到亚太区管理层尴尬的主题上,亚太区的管理层是怎么管理的呢?一边,一边乱猜,一边想当然、一边道听途说的一般是遥控,不遥控行吗?下来巡视一下行吗?自己想,当地人管理层至少心里不欢迎。例如,做亚太市场公关总监的想到各地区各国家去了解一下媒体情况,“不用了,我们搞定了”,当地管理层用貌似关心的口气说。又如,主管亚太区销售的总监们、渠道总监们还都给个亚太副总当当,想到各地区各国去拜访一下大客户,大分销商,门儿都没有,即使来了也只有装模做样的,西装革履的从五星级酒店到当地办公室里坐着收在亚太总部也能收到的邮件。

可恨的是固定资产受亚太区管理跨国,要买个什么路由器之类的玩意,本来在北京中关村买又便宜,服务又方便,亚太区一管,麻烦来了,亚太区的总监、工程师们恨不得从亚太区所在地的国外给你扛个什么玩意来,又贵又不适用,找不到服务,还要上税。不这样行吗?不行,新加坡人逛中关村也会被蒙,亚太区管理使跨国公司的固定资产采购成了冤大头。

还有人事招聘,跨国公司的中高管经常跳槽,又经常挖人,亚太区的人事管理层再插上一手,也要面试,要等他们来访的时间还不说,他们按着亚太区所在地的价值观用、英文去面试当地讲英文的人,十有八九误会和不成,人才等来等去,时间成本使招聘人大都黄了。

更可恨地还有财务,即跨国企业的各地分支机会被亚太管理管得不是累得吐血就是被扯皮扯得发疯。每天无数的邮件发来发去,要这表要那表!春节、五一、十一也不得安生。他们要来要去做个加减法,再发回总部,他们只会要的原因,亚太也是被总部财务所逼的。

中国人才要变国际型人才,必须先到亚太,才可能到全球,必须过这个尴尬关,才能通向全球。很多人才过不了尴尬关,只能回到中国,去你的亚太区职务!

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中国企业要跨国!中国品牌要走向世界,慢着,中国企业要跨国之前可得好了,要不要设立亚太区,如果不要、如果要,都要想好了,怎么个不要法,怎么个要法。

Reply to Story

评论

    暂无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请首先 登录 注册

相关视频

    暂无相关视频

扩展阅读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