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文章页
手机入网先要检测 为防君子不防小人

类别:制造时间:2008-07-14 作者:孙鹏

标签:有色金属 新闻

  巴基斯坦媒体报道,由于部分中国产手机共用一个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造成在巴通信中断,巴基斯坦有关部门已要求市场停止销售中国产手机。这使得山寨机在巴基斯坦完全被阻止在市场之外。似乎成为扼杀山寨机的一条捷径。但是经记者向中国移动相关人士确认,这种通过运营商核对IMEI数据阻止非法手机入网的方式在中国并未实行。有专家认为: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纵容了山寨机的泛滥。

  缺乏主导方IMEI名存实亡

  此前,原信产部通信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就曾表示,如果在一开始启动IMEI号认证,“山寨机”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因为山寨机的最大特征就是共用IMEI号或者擅自编写IMEI号,运营商对IMEI号进行核对,就能阻止山寨机的正常通话。但是截至目前尚没有运营商实施开展此类业务。

  “事实上从技术上来说,各运营商的网络都可以实现验证IMEI码”In-stat China分析师童文霞分析认为,“但是关键是这对运营商没有任何的获益。”另外,当用户要求停止某一IMEI的手机,对于运营商而言,很难验证提供者的合法、合理性。

  由于国内山寨机大多通过共享其他合法手机的IMEI码,如果运营商对某一IMEI进行封锁,很容易造成合法用户的手机无法使用。“而且国内二手手机市场如此庞大,如果进行IMEI验证,如何确保他们的利益也是一大难点。”童文霞认为。

  “无论如何,运营商没有义务进行IMEI验证服务,”赛迪顾问分析师陈超认为,“如果一定要有谁来主导这个行为的话,那也应该由政府部门来主导。”

  但是手机市场逐步开放,政府角色逐渐淡化,“这种寄希望于后续监管力度加大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合时宜的。”有手机企业负责人说。

  手机入网检测的双重尴尬

  “作为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唯一准入门槛,手机入网检测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合适宜了。”上述负责人认为,入网检测制度的初衷是确保流通市场的手机的质量,但显然目前已经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了。

  手机生产牌照制度取消后,手机入网检测制度却依然没有变化,其检测对象依然是品牌手机厂商。一方面品牌手机因为入网检测而耗费大量金钱、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山寨机却逍遥入网检测制度之外。

  对于品牌手机而言,一款新机上市首先需花费30万元入网检测费。这是山寨机逃避入网检测的一大因素,因为一般山寨机企业级别都在数百万元左右,在各个环节都尽量压缩成本的他们不可能花30万做一款手机的入网检测。就此而言,山寨机具有优势。

  另外由于一般单款手机入网检测都需要耗费两个月,而这两个月的时间对于日新月异的手机市场来说足以产生革命性的改变。而对于山寨机而言,这却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模仿和抢占市场的时间。品牌手机再次处于劣势。

  “入网许可作为市场准入的一道门槛和目前唯一的质量控制机制,一方面未能阻挡非法企业,另一方面却对部分正规手机形成巨大阻力。”某手机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呼吁,入网检测制度应适应时代。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登录 注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