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有隐忧
1-9月份,财政收入快速稳定增长。但这种增长更多是上半年财政收入较快所致。第3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度下降,仅增长10.5%,其中,7、8、9月份分别增长16.5%、10.1%、3.1%。9月份,证券交易印花税、契税、营业税甚至出现负增长。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既有税率下调的原因,又有股市低迷的因素,且后者是主要的。契税和营业税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房地产行业处于危险的边缘。
9月份,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是上半年进口贸易扩大趋势的延续。出口形势未得到改观。次贷危机的影响远超预期。随着美国、欧盟以及众多国家金融危机的加剧,短期内,出口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税种中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增速大幅回落,表明国内经济活跃程度已大不如以前,经济过热的担忧已经成为多余,防止经济过冷的经济政策出台的必要性大大增强。第3季度企业所得税增速的大幅下滑虽有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的因素,但这也表明企业要保持2007年的经营效益难度加大。
第3季度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对未来税制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重振房地产市场需要降低相关税费,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增值税转型同样意味着减税,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的更多考虑个人和家庭因素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同样需要减税。虽然资源税制改革和环保税制的建立都是增税行为,但资源税的基数很小,即使大幅度提高资源税率(税额),资源税对全国财政收入的贡献也是有限的。环保税制建立其中更多的是环保收费改为征税,且此类税款往往需要专款专用。因此,减税是未来税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如何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减税对经济具有刺激效应;另一方面,减税直接导致政府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二者之间的权衡取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目标出发,以减税为中心的税制改革宜早不宜迟。付出税收收入短期下降的代价是值得的。原因有二:第一,短期内依靠海外市场拉动中国经济是不可能的。各国(地区)遭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且已影响到实体经济,自顾都来不及,外需扩大对中国经济来说只能是画饼充饥。出口退税率上调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出口,缓解外需急剧下降的问题,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需问题。第二,中国虽经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但要从根本上确立中国作为大国经济的地位,需要扩大内需。减税可以直接刺激内需。大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包括税收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确保长治久安。减税是税制改革的客观结果。增值税转型改革本来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宏观经济面临困境,为转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好时机。
2、财政支出服务民生的趋势增强
从1-9月份财政支出的运行情况来看,财政支出服务民生的趋势在增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等直接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增速加快。而且,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政府在养老、就业等的责任也在增加,出现在相关财政支出内在增长的趋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政府需要承担的义务也在增加,扩大医疗卫生支出也是不可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度唯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从的发展观让位于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同样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的扩大将不仅仅体现在对农业的支持上,将有更多的支出用于农民身上,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上。随着农地制度的改革,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同样需要政府在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
教育科研事业是一国保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在教育和科研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决定了科教支出将在较大的基数之上继续扩大。
3、扩张性财政政策已是势在必行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刻,稳健的财政政策必然让位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与1998年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新一轮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手段将更丰富,不仅包括财政支出的扩张,而且还包括税费的减免。财政支出的扩张应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以项目建设为目的的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应采取谨慎的态度,以避免政府审批的体制性复归。国债不一定要形成实体项目,用于养老、医疗卫生、教育等等也未尝不可。税费减免也应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增值税转型、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之外,一些小税种的税率下调或者暂缓征收都可作为政策的选择项。影响企业发展,增加企业负担的一些收费项目也应当撤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