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山艺术收藏的俄罗斯画家萨拉霍夫的作品《红衣斗牛》
近20年来,俄罗斯这个冰雪国度的艺术市场与中国相比如同寒热的两极。中国艺术市场快速发展,艺术家生活无忧,作品很容易走上国际市场,俄罗斯则全部相反。
台湾与俄罗斯更是相距遥远。山艺术,一家台湾画廊,何以选择俄罗斯艺术作为投资方向呢?
前苏联艺术对中国写实影响深远
1992年至1993年期间,台湾山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哲先后六次进出俄罗斯及乌克兰,并邀请曾留学前苏联的专家邵大箴和奚静之一同前往,4个多月购买了1500张作品,这其中涵盖了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科尔日夫、梅尔尼科夫、特卡乔夫兄弟、马克西莫夫、伊凡诺夫等一批曾对中国写实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油画家作品。
彼时前苏联刚刚解体,“天下大乱。”山艺术北京负责人林正告诉记者,“当时卢布贬值得厉害,和美元的比例由1∶1变成6000∶1,没有人用卢布交易,我父亲前去都是用美元购买作品,有些地方干脆是以物换物。艺术家们缺乏安全感,于是大量出卖艺术品。”
对于为何要大量购进俄罗斯艺术品,林正说:“当时的收藏有一个方向,是以中国及海外华人艺术家为主,但事实上俄罗斯艺术对当时中国艺术的影响非常大,有很多美院的老教授都是师承俄罗斯。我们收藏俄罗斯的脉络就是由这里出发。”
事实上,解体的苏联当时对文物的管制也相当严格,“海关申报单的第一条是行李中是否携带文物及艺术品,而不是问你带了多少美金。”那两年,林明哲为作品出关费了不少心思,“艺术家也会为我们想办法,比如他可以把1960年的作品改成1980年。”但当林明哲2000年再去俄罗斯的时候,“画家开价已经很贵,申报也非常繁琐,就没有再继续购买了。”
华人藏家如何对待俄罗斯传统作品
林正透露,当年买回的1500件作品现在售出了约20%,大部分仍然留在山艺术。“我们每年都会做一到两个俄罗斯的大师展览。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的‘俄罗斯艺术三百年’也很火,但是与其他艺术品相比,俄罗斯艺术品的收藏和出售大有不同。”
林正说,购买俄罗斯艺术品的华人藏家基本上都会专买某一两个人,这些藏家对所购藏的艺术家作品感情深厚,他们也很少通过拍卖渠道获得,都是直接找画廊购买,或者干脆飞到俄罗斯直接找画家。“拍卖成交的例子是索卡的萧富元先生,他曾在瀚海拍了一件梅尔尼克夫大约39厘米×53厘米的作品,成交价20万人民币。但这种例子并不多。”
对于山艺术而言,他们并不急于抛售手中的俄罗斯艺术品,如果有合适的藏家和价格,他们也会积极出手。“在台湾也遇到过画廊直接找我们,点名要特卡乔夫兄弟的作品,就是我们出版的画册上做封面的这张,我们卖给了他们,但他们马上就转手了,可能是在购买前就找好了藏家。”林正举例说,“在中国有很多俄罗斯艺术品的收藏族群,艺术家蔡国强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他们年轻时受到俄罗斯思想的影响,对他们的艺术有很深的感情。”
俄国富豪成长收藏前景看好
对于俄罗斯艺术市场的未来有何判断?林正提及:因为国家性质不同,社会主义苏联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欧美国家的一致抵制,这种抵制在艺术品的国际流通中也效应明显,流通性差又间接导致俄罗斯艺术品拍卖不畅,但随着近年俄罗斯经济的蓬勃复苏,迅速富裕起来的俄国富豪开始在世界各地购买本国名家的作品,为此,苏富比和佳士得都曾办过俄罗斯艺术专场拍卖。
林正坦言自己对于俄罗斯的艺术市场并不熟悉,许多信息都是从杂志或拍卖得来,但因为俄罗斯本身的文化底蕴丰富,而且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这几点跟中国很像,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艺术品有信心,从俄罗斯富豪持续成长的情况来看,俄罗斯艺术品的前景也非常看好。
面对记者“在中国推广俄罗斯艺术是否有困难”的问题,林正沉思良久,他的回答也表明了山艺术对于长期持有俄罗斯艺术品的信心:“在中国推广俄罗斯的艺术其实没有太大难度,因为很多大陆藏家对俄罗斯的艺术还比较熟悉,有很多俄罗斯的作品我们在小学的课本内都可以看到,虽然这些人不一定会购买作品,但至少符合很多人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