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月8日报道 林业工作站,这个朴素的名字背后却有着丰富生动的内涵:它是林业部门最基层的管理机构,被称为林业工作的基石;它是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主体,使林业事业真正扎根大地、惠及亿万农民;它是林业主管部门联系林农的桥梁和纽带,保障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
改革开放30年,林业站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基础保障能力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林业改革和建设不可或缺的基层组织保障,为中国林业各项工作筑就了一块牢固的基石。
30年跨越,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林业站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演绎了一个从“乡村”向“城市”推进的壮举:上个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百事待举、百业待兴之际,我国部分省(区、市)率先建立了乡镇林业工作站。到1965年底,全国56207个公社建有林业站5039个,占到9%。
此后,林业站建设基本停滞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唤醒了林业事业的春天,林业改革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林业站的地位日益显现,自身建设被推向前台。
1987年6月30日,为加强南方集体林区的资源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批示:要“充实林业基层管理机构、强化林业管理职能”。这是对林业站建设工作的一次有力推动。这年底,基层林业站已发展到1.3万个。一个庞大的林业站管理体系渐露端倪。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林业站建设突飞猛进的时代。1988年,作为林业发展的六项改革之一,原林业部把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正式颁布了《区、乡(镇)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制定了《1988~1992年全国基层林业站建设规划》。这个规划被提前完成,1991年4月,全国基层林业站已达35537个,远远超过了规划的数目32754个。
1989年,原林业部成立了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专门从事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林业站管理体系建设完成了从“基层”到“总站”的推动,林业站管理工作向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迈进。
进入21世纪,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入和林业事业的飞速发展,林业站建设越来越受到中央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2003年中央9号文件和2006年颁布的30号文件《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林业站的机构、职能和经费等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成为林业站建设的两柄尚方宝剑,使林业站建设进一步加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乡镇林业站27028个,覆盖了近75%的乡镇;此外,还有236个地级林业站和1891个县级林业站,其中北京等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设有专门的省级林业工作站管理机构。
至此,一个根深叶茂、职能健全、规范标准的林业站管理体系和基层森林资源管理网络基本形成。
30年来,随着林业站机构建设的不断完善,林业站队伍不断壮大。50年代初期,林业站工作人员有2万多人,这个数字到1987年是8万,而2007年底,林业站职工已高达14.3万多人。
队伍素质也有显著提高,一批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充实到基层林业站,截至2006年底,在林业站的长期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已占34.1%,比1988年增加了5倍之多。
30年来,随着国家投资的不断加大,林业站的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到2007年底,全国80.7%的林业站建有独立的办公用房,58.9%的林业站配备了机动交通工具,82.9%的林业站安装了通讯设备。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壮大,林业站自身建设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
发挥职能作用,托起中国林业事业一片蓝天
林业站被称为林业工作的基石,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林业站工作的重要性。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林业站是整个林业工作的落脚点,上面有千条线,下面就这一根针,林业的建设、科技、保护、改革、发展、执法、监督、服务等全部工作都要靠基层林业站来落实。”
1988年以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作用被一次次强化。1988年7月,原林业部颁发了《区、乡(镇)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规定了基层林业站的职责。1990年11月,原林业部又印发了《林业工作站开门十件事》,各地也制定了本省(区、市)基层林业站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更加具体地规定了基层林业站的职能和任务。
2003年6月,中央9号文件明确规定,“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要充分发挥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从国家的层面强化了基层林业站的6大职能作用,赋予基层林业站在我国林业改革、发展以及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006年8月,国务院30号文件颁布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基层林业站存在的机构队伍不稳定,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无保障等突出问题,林业站建设又有了一柄更为锋利的尚方宝剑。
2008年6月,中央10号文件进一步强化了林业站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组织领导地位,再次强调林业站建设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地要“加强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建设”,使“乡镇林业工作站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多年来,林业站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中国林业事业的复兴崛起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组数字可以佐证,据统计:
全国年均营造林总量的70%以上由林业站组织完成,在江西、福建等集体林区这个数字更高达90%;
全国每年有500万份退耕还林作业设计、2600万亩验收任务和200万份林权证的发放是由林业站完成的;
全国有1.6万多个林业站受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委托,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年均查处或受理各种林政案件和林权纠纷近17万起,约占全国的40%;
全国有近2亿亩天然林由林业站组织承担管护任务;
全国有11819个林业站加挂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牌子;
全国林业站共建立各种科技示范基地3800万亩,有近100万个林业专业户和数千万农民从林业科技推广中受益;
……
这一组鲜活的数据反映了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林业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坚实地托起了中国林业事业的一片蓝天。
新形势新使命,在林改中担当“操盘手”
始于福建、江西等地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几年的试点,随着中央10号文件的颁布实施已在祖国大地全面铺开。这场划时代的变革是土地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关系到25亿亩集体林地的使用和9亿多林农的利益。
林改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技术性强,关联度大、责任大:一边连着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一边连着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需要一支熟悉乡情林情、政策意识强、技术专业的干部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
新形势赋予了林业站以新的使命,“林业站是林业行业的终端,根深、面广、职能综合度高,是林改的‘操盘手’,是一切战略、规划、方案的组装车间。”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站总站长陈凤学说。
这个比喻很形象,李志坚的感受则是对这一比喻更为生动的诠释。
李志坚是福建永安市大湖林业站站长。自从参与林改工作后,他和同事们明显感觉更忙更累了:要动员老百姓参与林改,要让林农心知肚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调解林农之间的纠纷,还要帮助林农建立社会化组织并随时对林农遇见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这些琐碎而繁重的工作,哪一样都不能怠慢。
“在这项改革中,林业站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具体承担着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勘界测绘员、纠纷调解员、质量检查员和致富服务员的‘六大员’的职责。”陈凤学说。
新的使命对林业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推进集体林改的过程中,林业站也在不断加强自身改革,提升服务能力。福建建瓯市林业大户黄美培通过数字林业平台,在当地乡镇林业站直接办理林业基金征缴,一年就省下25190元。
黄美培的故事并非特例。如今,在林改最先发轫的福建,林业站日益强化了对农村和农民的服务:下移服务窗口,组织群众性森林资源联防协会,建立科技服务热线,引导林农成立各类专业组织等,这些措施都使林业站在林改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几十年的经验证明:林业事业兴,则林业站自身建设发展就快;林业站工作抓得牢,则林业事业就稳如磐石。林业站和中国林业事业须臾不可分离,随着林业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新的征程中,必将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来源:中国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