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7年12月发生的上南合作(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成为中国汽车业的标志性事件,中国第一个接近200万辆能级的大型汽车集团诞生,上汽在巩固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企业的同时,为进军国际一流车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事件从表面看是市场化资本运作的结果,其实背后是政府主导的结果。作为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同时又是地方的纳税大户,其中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如果没有国家有关部门的鼓励、支持与协调,他们的成功组合是很难完成的。根据我国制定的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末,也就是2010年左右,国家将着力培养1到2家年产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形成若干个年产100万辆的重点汽车企业。上南合作既符合国家相关产业规划,也是当时业界最为理想的合作对象,最终成为具有样本意义的合作范例。
经过2008年一年的整合上南合作已经基本到位,同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用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的话说:“我们的全面合作非常顺利,双方已经融为一家。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效明显。”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来也确实如此,从上海大众的落户投产、到MG名爵和荣威的双自主品牌稳步发展,以及商用车、配套零部件等一系列产业的整合到位,都表明双方的合作进展情况良好。
特别是MG名爵和荣威的双品牌战略令上汽受益匪浅,上汽拥有了挑战各路对手的神兵利器。MG名爵和荣威作为原南汽和上汽各自拥有的自主品牌,其实就是上南合作的最大动力和基础。可以说,如果不是这两个自主品牌的存在,也就不大可能有今天的上南合作。当初上汽和南汽两家人都是为了从高起点上制造自主品牌汽车,全盘收购了英国MGR公司全部资产,上汽买的是软件,生产“荣威”;南汽买的是硬件,生产“MG名爵”。从最初的购买过程到后还的资产利用,都成为了国内舆论的热点话题,最后在国家发改委的统一协调下,在“全面合作,融为一家”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看到了如今的“上南合作”。
上南合作后,上汽对MG名爵和荣威这两个自主品牌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做到了一个融合和五个统一,即文化的融合和规划统一、采购统一、研发统一、营销统一、制造统一。在完成一个融合、五个统一的同时,MG名爵和荣威的品牌定位也进行了全新调整,荣威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市场,而MG名爵延续品牌传统,继续走高附加值的个性化运动路线。除了品牌定位,上汽还进行了生产方面的统一规划,不按品牌布局,而是按平台实施生产。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自动系统、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这六大系统都在统一的平台下运作,并分别布局两个品牌的生产。南京浦口基地主要生产A级车,既可供应荣威,也可以供应MG名爵。上海的临港基地和仪征基地则主要生产B级以及A0级车。08年末,MG名爵二期工程启动,将进一步加强品牌的实力。除了整车生产,发动机项目也是上汽关注的重点,据有关报道MG名爵很可能在09年初率先推出1.5T发动机,该发动机不光会运用在MG名爵品牌上,也可能在荣威车上使用。
【正文】
经过08年的整合与初步运作,我们可以发现上汽的双品牌战略的威力已经逐渐显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明确品牌定位,错位经营,既避免了上汽自有品牌间内耗情况的发生。同时也令上汽自主品牌的产品线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进而能全方面出击与各路对手展开竞争。同样由于定位不同,带来了MG名爵和荣威同店销售的可能,通过 4S店的整合,将带来最小成本下的销售网络最大化。
其次,通过五个统一。在生产方面,在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促进了产品的优化组合。在研发发面,上海、南京和英国三个研发中心,令上汽在产品研发能力上获得了加强,产品的更新换代将变得更迅速,而与国际汽车业的差距也将大为缩短。在销售方面,统一的营销团队,带来了最大程度的协同效应,同时降低了人员的成本。在制造方面,统一标准,将带来统一的产品和服务的统一。
其三,要成为世界级汽车制造企业,海外市场是绝对不能忽视的。MG名爵汽车作为诞生于英伦,且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海外知名汽车品牌,将会成为上汽闯荡海外市场的敲门砖,上汽在品牌营销方面不但能减少大量投入,同时还能充分利用MG名爵在海外营销网络。进而做到小投入,大产出。例如:上汽荣威贴牌MG名爵,在智利的销售就是最好的写照。
总之,2008年只是上汽MG名爵、荣威双品牌战略的小试牛刀之年。2009年将是MG名爵、荣威双品牌大展宏图的时代。MG名爵加荣威的双品牌组合将会是1+1>2的结果,他们将创造出令人难于想象的巨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