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好与差,并不能表明学生的差别。当年复旦一名成绩平平但酷爱磨玻璃的学生,后来成为中国天文望远镜制造领域专家。近日,杨福家院士在浦东新区进才中学北校举行了一场讲座,建议老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做自己能做、擅长做的事,而不要只盯着成绩。
在进才中学北校“走近大师”科技人文讲座上,杨福家向中学生们发问:“你们觉得学习愉快吗?作业多吗?累吗?”学生们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杨院士感慨地说,不久前一个初中生告诉他“如果有来生,再不做学生”,这让他震撼。对学习成绩的过度追求,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其实,60分与90分,不能表明学生的差别”,杨福家讲了一个故事。20多年前复旦大学有个学生,天天带着一大堆工具磨玻璃,家长认为没出息,老师们认为“不务正事”。但一位独具慧眼的教授发现了他的专长,鼓励他钻研光学相关知识,毕业后把他推荐到天文台工作。这位学生后来成为中国天文望远镜领域的权威专家,是他们年级最有出息的学生。“国家需要每个行业的人,关键是你能做什么、什么能做得最好,让学生从小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特长,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杨福家提出,老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一位小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曾让杨院士颇费脑筋:“为什么我走在草地上几乎没声音,走在落叶上却吱吱嚓嚓的?”老师应该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带领他们走得更远。
现场听讲的师生表示,中学时期亲近大师,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对规划人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也将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