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8月,我国西药原料药产品出口总金额达123.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值得关注的是,心血管系统用药产品的出口金额增幅较大,增幅为255%。同时,国际市场对降血压类、防治心绞痛类等心血管系统用药的需求有增无减,也注定了该类原料药出口未来数年仍呈现稳定增长的势头。
过去几年来,国际降血压类药物市场上已基本形成以他汀类、普利类及沙坦类为代表的大宗药物“集团军”,其他早期开发上市的地平类、噻嗪类和β-阻滞剂类等心血管类药等从销售总额上看均已沦为“小品种”。数据显示,近年来,他汀类、普利类和沙坦类的销售额合计约占国际心血管类药物市场总销售额的近80%,其他数十只心血管类药物的销售额合计只占剩余20%的份额。
我国生产的某些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有不俗的销售业绩,尤其是普利类在近几年来出口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卡托普利几乎占据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近来,赖诺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的产量和出口也在大幅上扬。
普利类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绝大多数普利类药物的专利均已到期,我国至少能生产10种以上的普利类药物,并有七八种已出口海外;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和雷米普利。
普利类原料药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其国内生产与出口得以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公司。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首推浙江华海药业,其次规模较大是江苏常州制药厂、石药集团等,余下十几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均偏小。
由于普利类药物在国际市场上较受欢迎,因此自2006年以来,我国普利类原料药出口量大增。2006年我国共计出口210吨,2007年为360吨,2008年估计将超过400吨,而卡托普利将约占普利类原料药出口的一半以上(2005年,我国出口卡托普利原料药数量为190吨,2006年273吨,去年估计达290吨)。
尽管遭遇国际金融风暴,但据2008年已统计出的数据显示,我国普利类原料药出口似乎未受很大影响,相反出口量仍在继续上升,不仅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赖诺普利这3只主要出口品种的出口量稳步上升,而且从前出口量较小的喹那普利、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冷背品种”也有实质性增长,出口量合计约有一二十吨。这多少表明了我国企业在普利类原料药产品上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过去我国普利类原料药主要销往欧洲、中东和东南亚与南亚地区市场。如今,美国已成为我国普利类原料药的出口新市场,尤其是依那普利在美国市场上需求数量极大,而美国公司因生产成本问题已不再或很少生产依那普利而改从中国或印度等国家进口,其则主要生产利润更高的沙坦类药物。
沙坦类专利到期推动增长
相对于上市时间较长的普利类而言,沙坦类的上市时间更短,但与普利类相比副作用更小,更有医学研究发现某些沙坦类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还有改善男子性功能的效果。这些因素,使得以洛沙坦和缬沙坦为代表的沙坦类药物已在国际心血管药物市场上崭露头角,销售情况异常火爆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据Datamonitor公司的数据,2005年,国际医药市场上沙坦类的总销售额为39亿美元,2007年已达98亿美元,2008年预计将超过100亿美元,其增长势头令人惊讶。所以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后几年沙坦类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抗高血压药物市场上的主导产品。而我国由于国民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价格相对较昂贵的沙坦类药物在国内市场销路较小。
与普利类大宗出口原料药相比,我国沙坦类心血管药物的生产时间较晚——直到2002年才开始试产沙坦类原料药,这比普利类药物的投产时间晚了近20年,至今沙坦类的出口量相应较小。2005年,我国沙坦类原料药生产总量约为35吨,其中出口量约25吨;2007年,全国总产量已升至60吨以上,其中出口近50吨;估计2008年的总产量将达到80~90吨,出口约70吨。其中,洛沙坦、缬沙坦与厄贝沙坦等产品已成为我国三大沙坦类出口品种。
随着多只沙坦类药物的专利在2008~2009两年内陆续到期,估计华海药业、海正药业和丽珠集团等主要沙坦类原料药生产商的出口量将比现在猛增至少50%以上。据悉,我国最大的沙坦类出口商华海药业去年出口沙坦类原料药总金额已达2亿元人民币,出口数量比上年净增30%以上。而随着今年沙坦类原料药出口订单的落实,可以肯定,华海药业的沙坦类药物出口量将呈“爆炸式增长”(2009年至少比去年增加50%以上)。
与普利类相似,目前欧美国家也放弃了沙坦类原料药生产,改从中国和印度等国家进口原料药用于生产制剂转手销往他国,因此,照趋势来看,今后几年,我国对北美洲和欧洲地区的沙坦类原料药出口空间十分巨大。
他汀类未来增长新亮点
由于高脂血症发病率在快速上升,因此,他汀类药物的需求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其年增长率将达两位数。这也使得他汀类药物成为我国近几年来出口量增长最快的一大类原料药产品。
由于他汀类药物的专利除少数一二只产品外,基本上都已届满,因此全球有多个国家的制药公司均在生产他汀类药物,使得国际市场的他汀类药物的销售总额已达500亿~650亿美元(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统计数字可能出入较大)。总之,他汀类药物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给我国企业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4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他汀类原料药已达110吨,全年出口他汀类药物总量达184吨,大大高于2003年的出口量。2007年,我国出口他汀类原料药数量为269吨,去年估计全国出口量接近300吨。出口的他汀类原料药主要有美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也开始向欧洲以外的市场出口包括阿托伐他汀等在内的世界畅销他汀类原料药。
其中,以浙江海正药业的美伐他汀出口数量最多,约占国内他汀类原料药出口总量的3成左右。据悉,前几年我国他汀类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为印度和欧洲(包括匈牙利、奥地利与其他一些西欧国家),北美洲国家很少进口我国他汀类原料药,而印度的进口量一度占我国出口他汀类数量的80%。
在2006年之后,我国他汀类原料药生产出现了新变化,即丽珠集团和大新药业迅速成为我国他汀类原料药生产的后起之秀和出口的重点企业。国内十几家早先生产他汀类原料药的生产厂家现已停产并退出该市场,现生产基本集中在上述几家大企业手中。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资料显示:自2005年以来,他汀类药物已占国际降血压类药物市场总销售额的75%;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12~13只他汀类产品,且他汀类新品仍在不断开发上市。显见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令人振奋的是,据来自美国医学杂志的最新报道,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防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只不过目前这一全新用途尚未得到美国FDA的正式批准。相信一旦他汀类药物能用于预防脂类蛋白沉积在大脑神经丛上,他汀类药物的销量未来还将走出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