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海洋报》报道,8月23日10时(北京时间24日0时),正在工太平洋上执行我国第20次大洋考察第三航段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在东太平洋中脊水深2700米处首次准确发现热液硫化物喷口,并获得热液硫化物喷口,并获得热液硫化物(热液烟囱体)样品以及栖息在热液活动场特有的生物和微生物样品。
在本次考察中,科考入员首先对该海区进行走航调查获得了海底地形资料,再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6000米光学拖体并搭载MAPR浊度仪对海底进行微地形调查,获得该海底的摄像、照相以及热液浊度异常等详细资料后,锁定热液喷口,然后换用电视抓斗通过母船从2700米水深的海底获得热液硫化物样品及相关样品。
据悉,海底热液活动区主要分布于大洋中脊。由于大洋中脊岩浆活动,海水渗入地层被熔岩加热与周围冷海水混合,沉淀形成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硫化物富含铅、锌、铜、金、银等有用金属,有望成为21世纪人类即将开发的重要海底矿产资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