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天津口岸出口焦炭849.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8.4%;价值40.6亿美元,增长1.1倍;平均出口价格477.9美元/吨,上涨1.5倍。其中,10月份出口40.9万吨,下降62.2%,平均出口价格618.1美元/吨,上涨1.7倍。
一、今年1-10月天津口岸焦炭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国有企业出口为主。今年1-10月天津口岸国有企业出口焦炭566.5万吨,下降17.8%。占同期天津口岸焦炭出口总量的66.7%。
(二)主要出口至巴西、欧盟和日本。今年1-10月天津口岸出口焦炭至巴西188.6万吨,增长9.2%;出口至欧盟132.1万吨,下降46.4%;出口至日本131.6万吨,下降42%。三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焦炭出口总量的53.2%。
二、近期天津口岸焦炭出口量减价增的主要原因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明显。财政部公布的《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中,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焦炭出口关税由15%进一步上调至25%。这是国家抑制“两高一资”行业出口的又一重要举措。在商务部公布的2008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焦炭出口配额中,共有32家企业获得总计239万吨的焦炭出口配额,比第一批下降75%。2008年全年累计配额出口量1201万吨,较2007年总计出口配额的1215万吨同比减少1.15%[1]。出口税率的提高压缩了出口焦炭的利润空间,配额量的减少实现了对焦炭出口数量的控制,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焦炭出口呈下降趋势。
(二)成本上升带动出口价格上涨。由于近年来,国内原料焦煤的供应不足促使焦炭生产难以满足目前的下游行业需求,加之炼焦煤价格不断攀升,导致焦炭生产成本增加,焦炭价格近一年来已经呈现出快速飙升趋势。进入2008年后,受煤炭价格上涨、环保力度加大,铁路运输费用增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焦炭国内价格加速上涨。受成本上升因素影响,焦炭出口价格也节节攀升。
(三)国内出口商通过提升价格将关税成本转嫁国外采购商。我国生产的低灰、低含硫量的高品质焦炭在国际大型钢铁公司有很大需求,加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焦炭产量不断下降,转而依靠大量进口焦炭满足国内需求,国外钢铁行业更倾向于从我国进口焦炭,我国焦炭出口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焦炭企业能够通过继续提高出口价格将国家调控导致的关税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部分转嫁出去,导致了出口价格不断攀升。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全球经济危机使我国焦炭行业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国内钢材市场也出现持续疲软。继日前鞍钢集团宣布产自黑龙江、辽宁等地的一级冶金焦暂时停采后,受下一阶段需求疲软预期影响,国内一些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制订减产计划。10月初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几家北方钢厂共同开会商议集体减产20%[2],以缓解市场供应压力。而韶钢、广钢、沙钢等南方钢企也相继表示会暂停开采部分冶金焦。焦炭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焦化企业焦炭销售困难。虽然目前焦化企业普遍减产限产,库存依旧增加,致使国内外焦炭价格纷纷下挫,一些企业甚至亏本抛售,部分中小型企业即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二)产能过剩情况严重为焦炭行业埋下隐患。受近两年需求拉动,焦炭价格过快增长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预期,国内焦化企业在“多产多得”思想指引下,盲目扩张产能。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08-2009年两年我国投产、在建、拟建焦炉达86座,全部投产后预计可新增焦炭产能约5096万吨[3]。不仅如此,一些地区仍有土焦和改良焦生产,淘汰落后小焦炉进展缓慢。而随着一批钢铁联合企业加快焦炉配套建设,部分煤炭企业产业链向焦炭延伸,一些大中型焦化企业产能扩张,新建焦炉产能继续增长。行业发展过热时期盲目上马的焦炭项目直接转化为过剩产能,不仅产生投资浪费,还为企业生存发展背上沉重包袱。
四、相关建议
建议继续加强对焦炭产业的宏观调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行业准入管理,优化产业组织和布局;实施产能总量控制,平衡供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焦化副产品利用率。改变天津口岸现有的焦炭出口结构,做长做强焦炭产业链,鼓励钢铁与焦炭生产的产业联合,将焦炭生产融入钢铁产业链。建议对焦炭产能扩张选准市场定位,对行业的总体形势、市场动态保持清醒,在计划进行产能扩张时必须选准长远的市场定位,规避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