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年初遭受了冰雪灾害,年中又遭遇了“5.12”特大地震灾害,绵阳市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给农民生产、生活、收入造成重大影响。在大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支援省市、全国人民、世界友人和国际组织给予了绵阳市最无私的援助,大量的救灾物质和救济金源源不断的发往灾区,使灾区人民在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的时候不挨冻受饿,基本生活有保障,伤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另一方面,市委、市府在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同时,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北川、平武、安县、江油四个极重灾区主要精力放在灾民安置,灾后重建上,其余县区则灾后重建与农民增收并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震损农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有效组织劳务输出,尽量多增产增收,弥补极重灾区因灾减产的损失。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绵阳市农民收入在大灾之年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态势。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52元,比上年增加714元,增长17.7%,扣出救灾收入后增加256元,增长6.3%,增幅比上年下降10.4个百分点。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仍是影响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2008年,工资性收入增额占纯收入增额的37.9%,成为今年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466元,同比增加97元,增长7.1%,其中: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收入人均157元,同比增加7元;本乡地域内得到的收入人均392元,同比增加31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917元,同比增加58元。影响工资性收入较快速度增长因素为:一是农民务工人数增加,全市外出务工人数比上年增长5.8%,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用工量进一步增加,特别是绵阳市遭受“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对口支援省份开展了多次带有明显扶持性质的针对灾民的专场招聘会,为灾民提高优惠的工资待遇和吃住条件,各级政府抓住了这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利时机,加大了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力度;同时,本地的灾后重建也增加了大量的岗位。二是工资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上半年民工荒的出现和生活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使劳动力市场价格有所提高,加上灾后重建中本地建筑、装饰、运输等行业劳动力奇缺,工价上涨幅度较大,最高的可达到一倍左右。虽然11月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对收入有所影响,但由于调查方案原因,对今年的农民收入影响不太大,会在明年一季度显现。
(二)“5.12”大地震影响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速放缓。全市2008年农民家庭经营受大地震影响比较严重,尤其是四个极重灾区和其他重灾区的部分乡镇,耕地被毁,圈舍倒塌,牲畜死亡,农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造成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下降,最高的达到44.4%,最低的都有16%。但受“5.12”大地震影响相对较小的三台、盐亭、梓潼三个丘区县以及涪城、游仙两区,全年农业生产基本风调雨顺,粮食、油菜籽、蔬菜等农作物产量均有所增加,而小麦、油菜籽、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尤其是油菜籽价格比上年上涨40%左右;畜牧业生产发展较为稳定,肉禽蛋全年均价较上年也有所上涨。全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2468元,同比增加82元,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人均2155元,同比增加97元,增长4.7%;二、三产业人均313元,同比减少15元,下降4.6%。
(三)财产性收入略增,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农民财产性纯收入人均75元,同比增加11元,增长17.3%;转移性纯收入人均744元,同比增加524元,增长238.3%,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5.12”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及时采取了对灾民每天10元钱、1斤粮的紧急救助,还有对口帮扶地区和社会各界的慷慨解囊,其金额人均达到457元。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008年,绵阳市农民收入虽然在大灾之年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影响农民增收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其增长幅度受到很大局限。
(一)大地震对农业生产条件破坏严重。一是耕地面积减少。全市因灾损毁农田60余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5%左右,其中,严重损毁17万余亩,全毁21万余亩,有的土地3年左右无法正常耕种;二是地震使部分塘、库、堰、渠等农田设施损毁;三是极重灾区在较长时间内畜禽养殖难以恢复到震前水平,加上9月中旬重灾区又经历了一次特大洪灾,大面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使灾区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雪上加霜。北川、平武、安县、江油四个极重灾区县市,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含现金和实物救济)分别减少893元、916元、410元、367元。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同比上涨18.6%,其中农业生产费用上涨21.9%,牧业生产费用上涨20.1%,虽然有部分增长因素是由于扩大生产,但大部分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形成的,这部分增长抵消了农产品价格涨价带来的实惠,降低了农民增收的实际成效。
(三)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小于上年。2007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同比增长19.2%,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而08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同比只增长了3.4%,影响其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一是“5.12”大地震对生产条件的破坏;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减缓,除油菜籽价格上涨40%左右外,其他农产品价格虽然仍处于较高位,但与上年相比其增幅明显降低。在农产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无疑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一)加快灾区恢复建设步伐。灾区受损严重是目前制约绵阳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对农业生产来说,影响更加严重和长远。因此,目前农村工作重点应放在灾后恢复重建上,一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恢复建设力度,加快震损水利设施修复配套,确保明年春灌少受影响,努力使一产业收入得到较快回升;二是搞好灾区劳务输出。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灾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救济金和务工收入,而救济金是临时性输血式增收,不可能长此以往,应在外出务工增收上下功夫,要继续组织那些已经完成住房重建或者不打算建房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三是在灾后重建中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搞好二、三产业发展规划,拓展农民收入渠道,特别是北川、平武、安县极重灾区,要以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重点,加快商业、餐饮、服务业网点的建设步伐,着力恢复灾民生产、生活资料流通,使二、三产业成为绵阳市农村经济灾后的增长亮点;四是引导农民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灾后重建,不要光靠政府,也要自力更生,搞好自救。
(二)继续抑制农资价格上涨。目前,市场上的农资价格仍在较高水平上运行,且处于继续上涨的趋势。09年绵阳市极重灾区的灾民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的经济压力本来就很大,如果农资价格再上涨,将直接影响灾后重建的步伐和生产自救的程度。应继续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有效抑制农资价格上涨。在重灾区可以采取政府统一在生产企业采购,减少流通环节的临时措施,控制农资价格过高,使农资价格保持在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都能承受的范围内。
(三)加快恢复发展畜牧业生产。畜牧业在绵阳市农村经济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虽然08年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低于上年,09年还有可能有所下降,但价格仍在较高位运行,畜牧业生产还是有利可图。受灾相对较轻的县区要抓住大春粮食丰收,畜禽产品价格较高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畜牧业,力争畜牧业收入有较快增长;重灾区在恢复重建中应将畜牧业生产设施一并规划,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畜牧业生产逐步发展起来,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