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攀枝花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壮大劳务经济,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尽管受“8.30”地震的影响,但全市粮、油生产仍然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经济总量稳定增加,农村经济运行总体上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
一、攀枝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008年攀枝花市虽然遭受了“8.30”地震、动物疫情不断发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由于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加上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农村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地增长。预计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33.15亿元(现价),比去年增加5.14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增长3.74%,林业增长2.43%,牧业增长1.3%,渔业增长30.5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4.2%。农业增加值达19.33亿,增长3.5%。
(二)粮食持续增产,油料产量创历史新高
2008年攀枝花市的大春生产虽然受到了“8.30”地震的影响,但由于各级政府大力落实减灾措施,积极组织生产自救,采取各种办法确保了粮食生产和收割。全年粮食(省定数,以下同)产量达23.01万吨,比上年增加4300吨,增长1.9%。其中:稻谷增加7823吨,增长6.92%;小麦减少204吨,下降0.76%;油料产量达2091吨,比上年增加803吨,增长62.34%,创历史新高。其中:油菜籽产量达1191吨,增加712吨,是上年的2.4倍;花生产量751吨,增长0.67%。油料产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市场销路好、价格稳中有涨、农户种植积极性普遍提高,加之国家对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的持续扶持,使油菜籽产量实现了成倍增加。
(三)特色农产品产量实现全面增长
1.优质烤烟增速快。烤烟产业是攀枝花市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该市生产的烤烟质优价廉,深受烟草加工业的普遍青睐。目前,该市已在米易、盐边、仁和等地山区基本形成了3个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建成了米易县晃桥村万亩现代烟草农业试范点,烤烟产业已成为二半山区和高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达9897公顷,比上年增长71.91%,产量达13733吨,增长15.7%。
2.蔬菜增产增收效果好。今年以来,全市大力推广设施蔬菜,早市蔬菜外销量稳定增加,蔬菜价格继续上扬,全市早市蔬菜平均销售价比去年同期增长15%以上。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558公顷,实现产量50.28万吨,增长3.55%。预计全年蔬菜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40元左右。
3.特色水果助农增收。2008年全市完成水果种植面积达19245公顷,预计水果产量将达到12.45万吨,增加1.14万吨,增长10.04%。全年芒果预计产量2.5万吨,“8·30”地震使芒果销售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产量增加,全市加大了销售力度,预计农民收入仍有小幅度增长;石榴产量预计达6100吨,石榴因遭遇年初的低温冻害,产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市场销售价格与去年相比涨幅较大,果农减产不减收。
(四)畜牧业发展稳定
2008年,攀枝花市畜牧业在生猪发生疫情、存栏下降的情况下,市委和市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有关促进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业主和企业的养殖积极性,加之全市各部门依法加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了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该市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全年全市出栏生猪、牛、羊、家禽分别为62.67万头、3.75万头、38.36万只、306.66万只,增加0.27万头、0.18万头、0.55万只、41.15万只,增长0.43%、5.04%、1.49%、15.5%。全市肉类总产量达6.5万吨,增加0.23万吨,增长3.66%。其中:猪肉产量4.52万吨,增长0.22%;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0.47万吨、0.68万吨,增长9.3%、7.94%;禽肉产量0.79万吨,增长21.54%;禽蛋产量0.61万吨,增长38.64%。
(五)水产品养殖快速发展
为了加快全市渔业产业的发展步伐,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共同建设以二滩等大中型水库为基础的攀枝花市国家绿色农业水产示范基地。在基地开展网箱养殖,苗种繁育,饲料加工和水产品加工等项目。网箱养鱼的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优化。2008年又重点推广了银鱼、美国加州鲢鱼、俄罗斯鲟鱼等高档鱼类新品种,全力打造米易县早苗生产基地,使水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18551吨,比上年增加4796吨,增长34.87%;水产品产值实现1.9亿元,增长30%左右。全市水产苗种生产达8亿尾左右,已销售至成都、内江、云南等周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依据,农产品价格上涨为农民增收建立了平台,加之,本地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条件。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5063元,比上年增加626元,增长14.1%,再创历史新高。
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8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3541元,比上年增加374元,增长11.83%。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114元,增加388元,增长14.25%,农民从事第三产业收入人均372元,增加11元,增长3.05%,从事第二产业收入人均55元,减少25元,下降31.29%。二是工资性收入占收入增加额的比重提高。200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均1128元,增加188元,增长20.03%,占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1.18%提高到30.08%。在工资性收入中,主要是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增加221元,增长44.76%。三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转移性收入增加。2008年转移性收入人均为328元,比上年增加93元,增长39.53%。在转移性收入中粮食直补、农机等政策性补贴人均增加42元,退耕还林还草补贴人均增加17元,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农民报销医疗费人均增加19元。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难点及问题
(一)畜牧业的发展受到疫情和市场两重风险的威胁
近几年国内牲畜疫情呈多发态势,禽流感、猪链球病、猪蓝耳病等重大疫情在较大范围内时有发生,许多养殖场、养殖户虽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疫情的蔓延并没有得到彻底控制,给攀枝花市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虽然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正在有效的落实,但受生猪价格回落的影响,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据调查,当前仔猪价格为12-14元/公斤,同比下降了50%左右;毛猪价格为12元/公斤,同比下降了25%左右。
(二)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
去年末全市仔猪价格大幅上涨,而今年上半年,全市部分农村地区的畜牧业遭遇外来动物疫情的困扰,加之价格波动较大,诸多因素并联使今年全市畜牧业的发展进度相对滞后,尤其对生猪生产影响较大。全市生猪存栏数比去年只增加了1500头。因“8·30”地震而导致的生猪直接死亡数量相对较小,但农村畜牧圈舍受损数量及程度较大,加上近期生猪价格大幅下跌,使得养殖户和农户对生猪养殖的信心不足,等待观望的情绪时有发生。
(三)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影响农民增收
今年全市粮食生产丰收,畜牧业稳定,特色农产品增长,水产品发展迅猛。但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加大了农民增收压力。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农业生产农资价格继续上涨,且部分农资品种涨幅较大。如:购买农业用饲料每公斤上涨38.2%;农业生产用化肥每公斤上涨28.1%;薄膜上涨18.1%;农药上涨41.5%左右;畜牧业饲料上涨24.6%;购买仔、幼畜增长84.2%。上述诸多因素,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四)地震对农业基础设施毁坏严重
据统计,因“8·30”地震使全市的蔬菜大棚损毁面积高达76.13万平方米,沼气池损毁7643口,烤烟房倒塌或严重损毁7707间;53座水库的大坝枢纽及其附属设施在此次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190座山坪塘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农村饮用水管道受损169.95公里;农用蓄水池受损198口;农村饮水受影响人口达到了49047人。由于全市多处水库、山坪塘出现险情,部分毁损、出险水库已应急排放蓄水400多万立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今年的全市汛末蓄水计划量,这将对明年的农作物灌溉和人畜饮水带来一定影响。
(五)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仍然偏低
2008年工资性收入虽然增幅较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但是同全省和省周边发达地区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明年农民工资性收入难度将加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继续加大受损农业基础设施重建进度
按照“规划科学、立足当前、结合长远、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重视生态、群众公认”的灾后重建原则,尽快制定、完善和实施农牧业灾后重建规划,抓紧抓好灾区受损农田水利工程、农村户用沼气池、烟农烤烟房、水产设施和林业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为受灾农民创造适宜的生产及生活条件。
(二)抓好小春后期生产工作
一是根据2008年小春播种面积报表分析,全市小春播种面积下降了0.92%。其中:小麦减少271公顷、豆类减少317公顷、薯类减少了60公顷,这对明年粮食生产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攀枝花市还有一部分小春农作物尚待种植,各部门应提前规划,积极组织农户做好小春农作物后期栽插播种工作,为实现明年小春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增收夯实基础;二是切实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基层抓起,确保措施得力、落实到位。
(三)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加强疾病防控,提高养殖效益和积极性
要积极鼓励和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继续把畜牧业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来抓,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扩大牛、羊养殖范围,发展特色优良品种,杜绝重大疫情发生,切实提高养殖效益和农民养殖积极性,为开创攀枝花市养殖新局面奠定良好基础。
(四)继续加强农资价格调控和市场管理力度
重点加强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调控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保障农民增收。
(五)抓紧落实惠农强农政策
一是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抓紧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和省市“三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增强农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继续抓好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在规划、措施、落实、监管以及验收等方面力求取得实效。三是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合组织灾后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全市特色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实现攀枝花市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六)理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探索整个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同时,应将农村经济的发展纳入全盘考虑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辐射面广、波及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在充分考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同时,不能顾此失彼,做好统筹兼顾,应在惠农政策、金融信贷扶持等方面适当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升级换代,有效削弱此次危机给农村经济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以确保攀枝花市整个经济保持稳定、良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