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文章页
放长假并不是刺激内需的灵丹妙药

类别:金融时间: 2009-03-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标签:五一长假 内需

在“刺激消费”成为主流话题之后,期望通过恢复“五一长假”来拉动内需的呼声迅速蔓延。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退休制度与假日制度改革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和他的课题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分析,否定了企图通过恢复“五一”黄金周拉动内需的论断。

两个不同的“内需”

众所周知,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开始实行旅游黄金周,以此来拉动内需。2008年中国取消“五一”黄金周,在全国开始普及带薪休假制度,这一年也是全球陷入金融危机的一年。然而,恢复五一长假是否真的能够像1999年那样拉动内需呢?在论坛上,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成员靳卫萍博士从宏观的角度对1999年和2008年“两次内需”不足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结论: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就业形势严峻,劳动收入下降,是影响内需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想通过恢复五一长假和增加旅游来拉动内需是根本行不通的。

靳卫萍认为,事实上,近些年中国劳动者的报酬所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加之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面临严重问题,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始终存在。因此,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就业问题,是拉动内需的核心问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翔认为,放长假并不是刺激内需的灵丹妙药。旅游的功能并非刺激内需,而是提供就业岗位。内需无法刺激起来是因为老百姓兜里没钱或者不敢花钱,而不是因为取消了“五一”黄金周。

恢复与否要慎重而定

对于恢复五一长假问题,蔡继明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因为五一长假的调整和取消,就是因为长假期的设置并没有明显地对国民经济,特别是旅游业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取消了五一长假也没有证据表明它对国民收入、对旅游经济的增长有负面作用。

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成员李亚鹏博士指出,集中性旅游暴露出的负面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选择拥挤的重点景区旅游,2008年“十一”黄金周的数据表明,国民选择一日游的比例达到了72%。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成员王成伟博士认为,新的带薪休假制度实施虽然只有一年多,积极作用却在凸显。首先,克服了黄金周集中休假旅游的各种弊端;其次,更好地保障了公民的休息权;第三,将假日分解到“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有助于复兴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建设。

带薪休假制度须进一步完善

据悉,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2007年提出中国节假日制度改革方案,2008年在中国开始实施。有数据表明,2007年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选择不休假,2008年仍然有64%的人选择不休假,而不休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获得经济上的补贴。

蔡继明曾经就黄金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作了研究。他计算发现,1999年黄金周推行之前14年,中国国内旅游实际收入平均增长的速度是29%,而在 1999年实行黄金周之后一直到2007年,国内旅游实际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仅为12%,整整下降了17个百分点。“对这个数据,我不能说黄金周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不能证明黄金周拉动了经济。”蔡继明说。

参加论坛的不少专家认为,带薪休假实施难,主要在于执行不规范,“资强劳弱”让劳动者有权利而不能行使。要完善带薪休假制度,除了加强监管,提高老百姓的休闲意识也很重要。因此,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成员王勇博士建议,第一,带薪休假制度应考虑我国地区差异和部门差异,进一步完善细则和制度的灵活性;第二,加强执行力度,明确监管和惩罚的措施;第三,出台“税收减负”等支持配套措施,鼓励企业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因此,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还须进一步完善。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