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文章页
抢抓石油价格暴跌机遇

类别:金融时间: 2009-03-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标签:石油价格 石油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来看,现在是国家利用世界石油价格暴跌重大机遇,对我国大庆等主要油田主动减产限产实施资源产地战略储备的最佳时机。建议国家高度重视,加快启动。
  
我国是贫油国家,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2007年,我国石油剩余经济储量和产量分别为20.4亿吨和1.9亿吨,人均石油剩余经济储量和石油分别只有1.6吨和0.15吨。按目前的石油开采速度推算,世界可以开采50.6年,我国只能开采11年。因此,我国的石油自给率逐年下降,自1993年成为石油纯进口国以来,2007年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达47%(进口石油和成品油花费961亿美元);2008年,我国石油产量预计为1.89亿吨,而石油进口预计达到1.8亿吨,进口依存度将达49%;2009年可能出现进口大于50%的“拐点”。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我国石油消费量年递增6%左右,而石油产量年增幅只有2%左右。因此世界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的80%将依赖进口。这些情况表明,中国是最需加大石油战略储备的国家之一。
  
我国现有石油战略储备水平过低,必须加大战略储备力度。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中,美国、日本的石油战略储备分别达到相当于5个月进口量,德国则达到4.2个月(127天),而我国作为世界第四、即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目前石油战略储备只有15天。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建议,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应达到相当于3个月进口量的水平——3600万吨。而2008年预计只达到600万吨,2010年计划也只能达到1200万吨。在目前油价处于最低点之时,且有可能维持低油价一到两年的大形势下,国家应抓住机遇大规模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在一两年内使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至少达到90天——3600万吨,最好达到美、日、德三国水平,储150天的进口量——达到6000万吨。否则,如果不抢抓机遇,等到2010年再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可能需要比现在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多花一到两倍的钱。
  
不失时机地减产国内石油和增加石油进口是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的一条捷径。目前世界各国石油战略储备主要采用三种形式。一是主动限产储备的形式。主要是美国对本土油田和近海油田停产限产。二是利用海湾岩洞储备形式。美国和日本都采用了这种形式。三是陆地建设储油罐形式。我国基本采取第三种形式。相比而言,在石油价格处于低谷之时,主动限产是最佳形式,具有成本最低、潜力最大、实施最快的特点。鉴于当前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属于百年不遇的重大机遇,我们现增加石油储罐建设不仅时间可能来不及,而且3000万吨石油储备能力形成需要投资5亿—10亿美元。而实施资源产地储备,减产限产石油、增加进口石油则有百利而无一弊,只需动用我国富裕的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1%—5%即可。
  
鉴于大庆油田是我国第一石油生产基地,具有年产4000万吨原油10年以上的能力,且北有俄罗斯输油管线建设已经启动,现有南通吉林、辽宁和大连的输油管线已经启用,具有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条件。建议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震荡回落的格局下,国家对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实行按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弹性生产机制,国际石油价格高峰时开足马力生产,国际石油价格低谷时减量生产,使之既要发挥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作用,也要发挥我国最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功能。使大庆油田成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和抢抓石油价格暴跌的一个更加重要的战略“筹码”,成为平衡国际石油价格的调节“阀门”。按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石油价格50美元1桶——350美元1吨计算,如果大庆油田一年减产2000万吨,连续两到三年减产4000万—6000万吨,待石油价格涨到100或150美元以上1桶——约700— 1000美元一吨时再增产弥补,就可以节省140亿—200亿美元。这一办法不仅可以在大庆油田实施,也可考虑在我国其他大型油田实施,这样不仅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巨额外汇,延长我国石油开采年限,而且可以保障国家的石油安全,降低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成本,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落实。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