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科学家在23日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年度会议上宣布,他们已经在实验室证实了冷聚变。美国《电子工程时报》网络版刊出了这一消息。
冷聚变是指在相对低温(甚至常温)下进行的核聚变反应,这种情况是针对自然界已知存在的热核聚变(恒星内部热核反应)而提出的一种概念性“假设”。如果室温条件下的聚变反应能够实现商业化,我们就可以用海水中提取的重氢来生产丰富的核能。
1989年,科学家马丁·弗莱许曼和史坦利·庞斯提出了这一“假设”,接着,犹他州州立大学制定了一个全球计划来发展这项技术。弗莱许曼和庞斯宣称,他们在一个电解槽内获得了冷聚变,但其他科学家发现他们的实验无法重复。
冷聚变的理论假设是,当对氚核进行电解时,分子被融进氮气内,释放一个高能中子,科学家已经探测到了大量热量,然而没有人探测到释放出来的中子。
在会议上,美国圣地亚哥海军空间和海洋作战部队系统指挥中心的帕梅拉·莫希伯斯表示,问题在于测量仪器无法检测出这么少量的中子。为了感应这样小的质量,她使用了一个特定的塑料探测器CR-39。该探测器由镍和金的合金组成,将其插入一个氯化钯和氚的混合物中,这个探测器能捕捉和追踪高能中子。
该塑料探测器捕捉到了许多微小的距离很近的小坑,帕梅拉·莫希伯斯说:“这是中子存在的确凿证据,证明室温下可以出现聚变反应。”
与会的其他研究人员也提交了冷聚变的证据:意大利国立核物理所的安东尼拉·尼洛说,他发现了大量的热量和氮气;日本北海道的研究人员称,他们也发现了大量的热量和伽马射线释放出来的证据。
目前,这些研究人员都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冷聚变过程并尽快进行商业化应用的相关开发。(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