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送一”的大规模促销活动提振了黑莓Curve的销量,并一跃登上智能手机销量冠军的宝座,将苹果iPhone甩在了后面。虽然赢得了市场份额,但黑莓并不是胜利者,现金为王的今天,规模固然重要,但利润率更值得关注。
手机免费送,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在北京硅谷电脑城,预存299元话费,送联想、华为、中兴手机的大幅广告就贴在玻璃窗上。3G是一场全球的盛宴,大家通过资源整合来赚钱。但黑莓单纯的买一赠一,却不在此列。是一个纯粹的企业促销行为。最终受益的,只有电信运营商。
苹果iPhone的出现,改变了手机的盈利模式。卖终端产品,不再是盈利的唯一手段。增值服务分成,也可以是手机运营商的发财之道。借助iPhone应用商店,苹果宣告了以往纯粹依靠卖终端产品盈利时代的结束。苹果的这种模式被很多企业借鉴,但能成功推广的并不多。如果苹果买一送一,我们似乎还能理解,黑莓的买一送一,简直有点自杀式袭击的味道。
苹果可以不依靠终端产品盈利,谷歌、微软等致力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厂商也可以借助增值服务来赚钱。但目前黑莓并不在这一个行列,确切的说并不是这个行业里的领跑者,虽然他也开始涉足自己的网上商店。
实际上,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比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净利润和现金流,而不是市场份额。并不是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就越好,2008年中国内存市场的份额拼杀,最终把几大厂商都带入到了低价竞争的市场,大企业变穷,小企业濒临破产,同时直接的破坏了内存市场的产业链。
经济危机时期,最重要的是信心。净利润和现金流才是支持信心的唯一筹码。长期低价竞争或者降价促销,损害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加剧了自身的损耗。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很多企业在谈到公司现状时都表示:虽然经济危机使企业的营业额下降,但通过削减开支等成本,使公司的利润得到了保证,这有利于公司的顺利过冬。黑莓除了给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带来理论上的营收之外,对于黑莓公司来说,意义并不全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