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中外铁矿石谈判:应该放弃的底线
字号:

类别: 商务贸易 时间: 2009-06-19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商业谈判

这是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次铁矿石谈判,4月1日后又过了近80天,协议仍未达成。

5月底,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钢铁企业先后接受了力拓(Rio Tinto)粉矿33%、块矿45%的降幅。6月10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与日本新日铁公司、韩国浦项公司达成2009年度铁矿石价格协议,粉矿合同价格下调28.2%。

这与中方期望中的结果有较大差距,因而拒绝接受,谈判陷入僵局。然而,如果不是出于意气之争,继续拖延谈判对中方并无好处,中国已丧失了达成协议的最好时机。

在4月份,国内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堆积如山,铁矿石进口连续第三个月再创新高。根据摩根大通提供的报告显示,4月份铁矿石进口5700万吨,较3月上涨9.5%,同比上涨33%。1-4月份期间中国进口量总计达1.885亿吨 , 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2.9%。

至6月17日,天津港63.5%的印度粉矿到岸价已达77-78美元/吨,已逼近5月末日本新日铁和力拓达成的长期协议价。现货价格本来低于长协价格,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心理预期和中国经济回暖的信号影响,两者差距已逐渐缩小。

钢铁工业协会将进口量飙升解释为投机商和小型钢铁厂扩产的原因。特别是交易商大量囤积,到5月份,前5大进口商都为交易商,而前几年中,20大进口商中只有二三家是交易商。

然而这仅是表面现象,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钢铁行业产能依然严重过剩。一个产业链条中,下游普遍亏损,而上游仍能长期维持暴利的不正常现象通常都难以持久,然而在矿山——钢厂之间却无法扭转,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颇值得玩味。

自参与谈判以来,中国仅在2007年取得“首发价”,其它年份多因坚持更低价格处于被动。2004年长期协议价格涨幅为18.6%;2005年暴涨71.5%, 2006年再次上涨19%, 2007年,国际铁矿石供应价格上涨了9.5%。

但在2008年,铁矿石谈判规则发生动摇。新日铁率先与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财年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涨71%,改变了以往“同品种同涨幅”的惯例。同年,“两拓”并未接受“首发价”,而是斩获了更高利益,其粉矿、块矿基准价格上涨79.88%和96.5%。

这似乎给了中国企业在2009年坚持的底气:我们也可以打破规则。

不过,天平仍然在向铁矿石供应方倾斜,尽管大宗商品需求未出现根本改观,仍从3月份之后逐渐进入上行轨道。在与之相关的两次交易中,中国企业都没有跑赢时间,一次是中铝入股力拓,没有在力拓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向其股东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方案,导致后者咸鱼翻身,另一次就是在铁矿现货价低迷时,中方未能谈成相对满意的结果。

如果中方继续坚持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最终未形成协议,则可能导致最终以现货交易结算,必将进一步推高现货价格。一个潜在的威胁是,印度和巴西是中国重要的现货铁矿供应商,但其产品质量及合同稳定性并不及澳矿。如果这种假设成真,等于中国钢铁企业在用自己的资金补贴本来最不具竞争力的供应商扩产。  

Reply to Story

评论

    暂无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请首先 登录 注册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