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主或高级白领来说,为自己选购几件奢侈品,应该属于正常消费。但令人担忧的是,一个数量不少的“另类”消费群正在不断扩大,他们月收入不过3000~5000元。
月收入3000-5000,透支信用卡加入消费奢侈品行列的人到底是时尚潮人还是不会理财的病态消费者。
今年上半年,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但市民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依然不减。在强大品牌力的影响下,高收入人群仍然与“市”俱进,就是一些不具备消费能力的市民,也开始靠近奢侈品求购者的行列。
而令人担忧的是,在奢侈品市场人气趋旺的大好形势下,过度、透支消费也开始频频涌现。因此,如何理性对待奢侈品的消费,已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
奢侈品消费呈现三种趋势
除了不断改善饮食条件外,再为自己购买一两件奢侈品改善自己的行头,已越来越成为不少市民的追求。
LV、GUCCI、PRADA、BOSS、欧米茄、劳力士、登喜路……为了开拓这个不断扩大的市场,一些投资者争相介入,除了一批上规模的专卖店外,一些标注着专营店的奢侈品销售门店也不断现身街头。
对于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主或高级白领来说,为自己选购几件奢侈品,应该属于正常消费。但令人担忧的是,一个数量不少的“另类”消费群正在不断扩大,他们月收入不过3000~5000元,但他们会攒下半年的工资去买一个LV或GUCCI的包,尽管他们还得拎着这个包去挤公共汽车。
记者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奢侈品消费的人群,大致可分为三类——理性消费、迷恋型消费和病态消费。
“随着奢侈品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这三类消费者还在进一步扩大。”市区一些奢侈品经营者这样介绍说,不怕你价格高,就怕你不能提供足以吸引眼球的当季产品。
当季新款产品价高不保值
在绍兴县柯桥从事外贸工作的郭小姐是一个典型的迷恋型消费者。
前几年,每当有新款GUCCI包包上市,她都会去选购。“这个月买了,过两三个月后就会降价,太不划算了。”郭小姐告诉记者说。由于新款包包价格比较高,而且产品一般鲜有折扣,再加上这类产品一旦过了新鲜期,价格下降幅度大,因此,在追求奢侈品的过程中不应该过分追求新款,而应当求购那些经典的、价格相对比较合理的成熟产品。
“只要是当季新款的产品,无论价格多高,消费者也会选购。”近期,记者在市区和绍兴县柯桥几家奢侈品专营店了解到,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的过程中,刻意求新款的意愿相当强烈。
“所谓的当季新款,与一些老款产品相比,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差,但价格却相差数千元,完全没有必要。”一些经营者介绍说。时下,由于我市这类奢侈品的门店不少,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有条件货比三家,选择购买那些折扣低、质量可靠的商品。
病态消费现象悄悄冒头
市民林小姐在市区一民企做会计,每月工资加奖金算一起,总收入也就3000多元,但她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品追求者。
一个LV的包包要花掉她四五个月的工资奖金,但每次看到自己中意的款式上市,她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尽管钱包内信用卡被刷爆了,家里奢侈品已堆得老高,但她依然背着“负婆”的称号,穿梭在市区和杭城各大名品店内。尽管每当收到信用卡账单时,都会紧张、焦虑,而一想到要遏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焦虑情绪更成倍增长。
据记者了解,现在,为了让自己早日加入名品消费族,提升自己的档次,像林小姐这样的病态消费者越来越多。
“带上一个品质优良的名品,虽然在朋友圈子中能让自己风光一把,但如果是以‘负债’为前提,这就大可不必了。”绍兴县柯桥万商路一名品销售商介绍,名品虽然吸引人,但在享受这些名品时也须量力而行,切不可为了面子而让自己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奢侈品消费须量力而行
名品虽时尚、尊贵,但对于不同收入类别的消费者来说,如何消费还须三思而后行。
“理性地消费奢侈品,是对自己预期财富增长乐观的一种表现,能给自己带来愉悦,但要懂得控制。”据工商银行的张先生介绍,在消费奢侈品时,必须首先保证有与之相对应的收入来支撑,且将消费金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占总收入的较小比例,才算理性消费。
张先生介绍说,剔除水电、管煤等费用以及吃住等日常必需开支外,还应将收入的40%用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这样手头仍比较宽裕,就可以适当选购一些奢侈品。但建议大家把奢侈品的消费金额控制在家庭总收入的10%以内,不建议用透支的方式来满足拥有奢侈品的虚荣心。
来源:YOKA时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