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6月26日电(记者任晓刚)40岁的文生和父母亲一起住在一座2层的藏式小楼里,在他家的床和沙发上,都铺着色彩艳丽的藏毯。“这种藏毯以前是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的专用品。”文生说,现在藏毯已经非常普及,地毯、挂毯以及各类装饰毯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文生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一名干部。他说,藏毯有很强的防潮、保暖作用,深受藏族群众喜爱。但由于过去使用藏毯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权”,所以这种民族工艺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承。
上世纪中期,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的古墓群中出土了一种叫做“毛席”的残片。专家考证认为,其为2000年前的藏毯雏形。青海省因此被认为是“藏毯的故乡”。青海藏毯制作精良,被誉为“像锦缎一样的软浮雕”,人们称赞它“与其说是商品,不如说是艺术品和收藏品”。
6月23日,青海国际藏毯展览会在西宁闭幕,这是“藏毯的故乡”举办的第六届藏毯展览会。据称,本届展览会的规模明显大于往届,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家企业、23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国内各省份的500家经销商,共计3000多名国内外客商参会。
陈学武是青海一家藏毯企业的副总经理。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已经在青海、上海、天津以及德国和日本拥有或控股了9家企业。他说,藏毯工艺是典型的民族工艺,传统的藏毯从图案到工艺,都极具民族和宗教特色。
“你看,我们开发的这些黄色、红色的产品,很受消费者青睐。”陈学武指着展厅里的藏毯说,他所在的企业组建了专业的产品研发队伍,目前已经开发出14个系列、100多个品牌、上千个花色品种的藏毯。
41岁的洛赛曾是黄河源头地区的牧民。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他和家人搬到了青海省玛沁县大武镇的河源移民新村,这是一个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移民聚居社区。一家藏毯企业在这个社区里开办了车间,包括洛赛在内的80名牧民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从牧民变为产业工人。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藏毯编织成为帮助农牧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专家认为,藏毯的产值每增加100万美元,就可以新增1600个就业机会,农牧民人均每年可增收3300元。
陈学武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的产品已经销往144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到2400万美元。“藏毯承载着藏族文化,我们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传播了民族文化。”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