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第一次穿过机窗遇到的便是蓝色,那蓝色的海,及广阔的天空,浸湿了波尔图的衣摆,这里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虽然,也有着星星点点的白色,绿色或者红色,但它们却更像是那蓝色的流苏。葡萄牙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其南面临着大西洋,海岸线长达832公里。像墨滴在宣纸上形成的渲染,从海洋到内陆,一点一点浸透了蓝色的感觉,一抹平静忧郁的蓝。
港口旁孤独的小船仿佛透露着一个城市孤独的基调
华丽的蔚蓝世界
波尔图的老城是蓝色的。中世纪的街道上静静地矗立着蓝色瓷砖的老房子,脚下延伸着铺满碎瓷片的小路,像是一步溅起的海水,又像是清晨弥漫的海雾。壁砖是蓝色的,手心里的咖啡杯是蓝色的,在这里,深浅不一的蓝色是渗入生活的。一如葡萄牙人忧郁的本质。
蓝瓷砖渗透了波尔图的每个角落,让火车站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艺术中心
探索这座城市的最佳起点,首推昔大教堂(Se Catedral)。爬上小坡来到教堂,教堂为哥特式及巴洛克式的混合建筑,正面的玫瑰窗和祭坛右侧的回廊属于哥特式,大门及祭坛本身则是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真正令人神往的是在中庭里,整个哥特式中庭墙面铺饰着蓝白瓷砖,蓝得勾人魂魄。再往北走,圣奔托火车站又是另一幅蓝白瓷砖的艺术。车站的旧址原来是所修道院,1916年才修建成为今日的交通点。来来往往的行人没把我当回事,大概是已经看惯了观光客对着精美文物发呆的表情。
水蓝的瓷砖绝美得如同绘画,诉说着一个国家兴衰的故事
波尔图满壁水蓝色的瓷砖像扑面而来的海风,而这淡淡的水蓝,渗出了一个古国曾经的斑斓。葡萄牙瓷砖带着特有的民族风,不俗气、不谄媚,葡萄牙人更是拼接图案到了上瘾的地步,连人行道、马路、斑马线都是黑白花岗石拼凑而成。马路上工人施工,挖起一颗颗约六七立方公分的黑白小石块,小石块堆成石块山囤积在路边,复原的时候还要一颗颗地再拼回去。游走在瓷砖博物馆和佛隆特拉伯爵宫,那一幅幅大型瓷砖墙更是叫人惊绝。墙上的图案丰富细致得犹如一幅幅历史绘本,记录了葡萄牙辉煌时期的种种生活面貌,打猎、经商、宗教、航海等等。海上明珠的风华,原来也还保存在这里。
水蓝瓷砖是又一种葡国风情。新航路让瓷器成了欧洲最珍贵的礼物,也让艺术家的调色板上多了一种以“葡萄牙”去描述的蓝。葡萄牙最早的瓷砖是承袭摩尔人的形式,它的矜贵正在于每块瓷砖上的图案都要由人手工绘制,所以只是上流人士身份的象征,装饰的瓷砖愈多,愈是地位不凡。直到17世纪掀起的瓷砖风潮,平民才开始大量运用瓷砖来装饰屋外屋内的墙壁,让整个葡萄牙都变得迷人起来。
波尔图的葡萄酒举世闻名
杜罗河畔,微醺品酒香
和里斯本一样,波尔图也是个适合步行的城市,来来往往的有轨电车顺着窄窄的街道爬上爬下,交叉电缆的吱吱声就成了波尔图最闲适的心跳。有轨电车足以载着你游览整个城市,闲暇地注视着司机摆弄那些长长的操纵杆,也是一种怀旧的乐趣。波尔图也有过辉煌的时刻,18世纪它曾经作为葡萄牙一个重要的港口,通过大西洋把一桶桶波尔图酒送进了英国人的酒吧。虽然一直被葡萄牙奄奄一息的经济消磨着,但小城华丽的临街商铺、堆满了上世纪初艺术风格的炫耀的门脸,都在印证着美酒带来的财富与荣耀。
波尔图酒出名都是因为杜罗河。古老的杜罗河横贯东西,河畔停着几艘满载葡萄酒的商船,等待着把葡萄牙最值得骄傲的波尔图葡萄酒通过前方的入海口,运往世界各地。在河的沿岸,有几十家葡萄酒酒窖,其中不乏世界名品Calem、Vintage等。来到波尔图就不能不了解这里的葡萄酒文化,这里的每一寸土壤的历史都离不开葡萄。
爬上克雷瑞高许塔,可以看到两岸陡峭山脊上层层叠叠的葡萄园。在如此荒僻的地方开垦葡萄园纯属无可奈何,300年前英、葡、荷的《梅林条约》让进口法国波尔多在英国成了不光彩的行为,为了弥补酒精的不足,英国以援助葡萄牙对抗西班牙为条件索取杜罗河坡地上一种口味醇和的酒。这一举动几乎摧毁了波尔图的纺织业,但却让人们抓住葡萄藤这条生路。波尔图四周的山地上有70万英亩的葡萄种植区域,特别是杜罗河两岸的8万英亩梯田更是上好葡萄的栽种良地,葡萄树根一直深扎到地下二三十米,充足的阳光更使这里生长出优良的酿酒葡萄。
目光第一次穿过机窗遇到的便是蓝色,那蓝色的海,及广阔的天空,浸湿了波尔图的衣摆,这里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虽然,也有着星星点点的白色,绿色或者红色,但它们却更像是那蓝色的流苏。葡萄牙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其南面临着大西洋,海岸线长达832公里。像墨滴在宣纸上形成的渲染,从海洋到内陆,一点一点浸透了蓝色的感觉,一抹平静忧郁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