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你这样批评过员工吗?
字号:

类别: 激励与沟通 时间: 2009-07-20 来源:经理人网

标签:负强化 正式沟通

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说,管理就是要通过合适的激励方式,发挥每个员工的激情和才能,管理者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员工放在最前沿。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应该是倒三角形,一线员工在最上面,公司老板在最底层。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告诉员工(同时要体现在行动上)“我尊重你,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可以为我有所贡献”。

有人写了一本书《客户排第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客户排第二,谁排第一呢?当然是企业员工。既然是“员工第一”,企业管理者就应当时刻把员工放在心上,尊重员工的需求,尊重员工的劳动,尊重员工的自尊。因此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采用合适的方式对下属进行激励才是管理者最大的学问,不懂得肯定,只懂得批评的管理者是愚蠢的、无知的,要么是对管理技巧的无知,要么是对业务知识的贫乏,或者是对市场现状的不甚了解,妄图通过批评展示自己的权力,掩盖自己的无知。“无知”所以无畏,这样的管理者,对下属的批评总是肆无忌惮,尖酸刻薄,从来不会体谅下属的感受,不去评估批评的效果。这样愚蠢的批评主要表现有六种。

一、习惯冲动型:不问青红皂白

这样的管理者,只要主观认为下属工作出现了错误或者是背离了自己的要求,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环节,都会立刻火冒三丈,对下属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决不容下属解释。下属真的是犯了错误还好,如果的确存在着合理的解释或者特殊的情况,这样的批评就会在下属心里埋下阴影,造成上下级之间沟通的障碍和隔阂。比如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可笑的场景,一位管理者对员工指手划脚训斥一番之后才猛然发现,这项工作不归该员工负责。

潜台词:

管理者——我是领导我怕谁?

员工——惹不起咱躲得起。

二、全盘否定型:不就事论事

这样的管理者往往针对下属的某个工作失误,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联想能力(几乎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展开推理演绎,上靠下联,将具体的一项工作失误延伸到一个更广的范畴,或者是以一种静态的眼光看待下属,认为下属一项工作不行,各项工作都不行,不行永远不行。这样武断的批评不能做到就事论事,丧失了起码的公正性,极大地影响了员工工作的激情。

潜台词:

管理者——猪绕地球一圈回来还是猪,可能还得了猪流感。

员工——起码有了一次乘坐飞机的经历

三、随心所欲型:不注重场合

这样的管理者不能根据每名下属的个性特点,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往往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对下属恣意批评。比如在下属的下属面前批评下属,在重大的场合对某一下属的小错大加评判,在自己的上司面前对自己的下属全盘否定等等,不一而足。

潜台词:

管理者——我要杀鸡敬猴!

员工——可我还是只鸡仔呀!

四、念念不忘型:不放小辫子

这样的管理者好象有着严重的怀旧情结,把下属以前犯过的错误打造成“经典案例”,经常旧事重提,一遍又一遍地用它来教育员工。认为必须反复宣传,员工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孰不知每次的“案例讲解”,都是对员工的一次心灵伤害。

潜台词:

管理者——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员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五、口无遮拦型:不自尊自重

这样的管理者,虽然管理水平一般,可骂人的能力却非比寻常,嘴皮子利索得很,新花样、新词语层出不穷,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往往把批评上升到侮辱人格的程度,这样的批评将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必然招致下属的怨恨。

潜台词:

管理者——穿个马甲出来我照样认识你!

员工——走了,太伤自尊了!

六、情绪影响型:不明辨情境

这样的管理者,往往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之中。情绪好时,满面春风,见谁都笑;情绪不好时,满脸乌云,见谁就吵。不少企业都存在着这种人,下属在一起最经常嘀咕的一句话就是“某某某今天心情不好,少到他面前晃悠”。

潜台词:

管理者——我真的有点烦!

员工——都是月亮惹的祸!

作者评析: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慎用。该批评的当然要批评,但要注重方式和方法。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更不要一丑遮百俊,全盘否定。

批评是一种激励,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倒,而是为了改正,因此批评的出发点必须是善意的,否则批评就成了残杀无辜的凶器。为了达到改正错误、改进工作的批评目的,我们提倡采用“三明治”式的批评模式——“肯定+批评+表扬”,也就是首先要肯定下属的某个优点,继而引申出他的不足之处(有必要的话可说上一句“如果你再将这个缺点改了就更好了”),改正以后一定要加上及时地表扬。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掌握这门艺术,需要的是管理者的控制与洞察。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