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红鼎创投刘晓人的自首,到天津德厚资本执行合伙人、上海汇乐集团董事长黄浩被刑拘,中国近年来不断浮出水面的创投投资失败案例,都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创投业潜伏的隐忧和危机。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策略设定不合理是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各种问题的根源。民间资本的短期逐利心态,违反了创投行业长期投资的原则,出现各种发展瓶颈在所难免。未来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应着眼长线投资,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高速募资导致投资压力倍增
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严格规范创业投资企业募资行为的通知》。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意在遏制当前创投业界出现的非法集资苗头。
2008年,中国创投市场新募基金数和募资金额创历史新高,76家中外创投企业新募集110只基金,新增可投资于中国的资金额达70.81亿美元。高收益吸引大量缺乏投资经验的民间资本介入其中,纷纷成立机构以图获利。以民间资本非常活跃的杭州市为例,2006年以前成立的创投公司只有浙大创投等6家,如今已飙升至21家,其中不乏红鼎创投等民间资本中资机构。
快进快出的逐利心态,导致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在短时间内募集大量资金。机构频频打出“3年内募集50亿元”、“3-5年内管理100亿元资产”等标语。“创投行业普遍一只基金周期为10年,而民间资本的高速投资策略直接违背了行业基本运作规则。”投中集团分析师认为。
此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投资市场急转直下,创投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盲目跟风、欠缺经验等使得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发展遭遇瓶颈。例如,由于民间资本中资机构LP多为民营企业,对于行业判断力独到,难免在投资过程中对GP加以控制,使得GP丧失独立性。再如,创投行业惯例为设定优先回报,而部分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对其LP设定承诺收益违反了行业的基本原则。
缺乏行业背景难保项目质量
除了高速募资带来资金风险之外,投资团队始终承受着巨大的投资压力,其项目质量必将下降,而且已投资企业也无法从机构获得更多支持。同时,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及其LP多发迹于传统行业,而其投资策略锁定的行业与其产业背景相去甚远,团队在行业专业性上没有丝毫优势。数据显示,红鼎创投行业投资策略定位于互联网、通讯、无线、数字媒体、半导体和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然而,红鼎创投团队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并没有足够的行业基础支撑,必然导致其投资项目质量难以保障。
此外,行业进入时机直接决定投资回报率,民间资本中资机构由于缺乏投资时机判断经验,难免错过最佳进入时机。
以环保节能行业为例,2006年政府颁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并出台税收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刺激行业发展。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充分把握住环保节能行业崛起的势头,于2006年以较低的市盈率进入该行业,并成功退出获得较高的收益。例如IFC在2006年初投资环保节能企业伊普国际,并于年底成功退出,内部收益率超过600%。
相比外资机构,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大规模介入环保节能行业始于2007年,已经是行业投资的最高峰,其投资市盈率之高不言而喻,投资成本过高必将降低其投资回报率。
目前,部分中资机构已经意识到团队行业背景对于项目筛选的重要性,并提出行业投资策略的选择应当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多元化。浙江华睿表示,将利用自身的产业管理经验,加强对于其他行业的知识经验积累,通过提高投资团队的行业专业化而强化项目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