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7月31日电 山东省青岛市政协研究室围绕加强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必须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建议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根据专家测算,每利用一吨可再生资源,可节约原生资源120吨,少生产垃圾废水100吨,增加产值约300元,产生利润约500元。从实践情况看也是如此。如青岛莱西市孙受镇蒲泊村全村212户,637人,目前已建设沼气池180个,80%以上农户用上了清洁可再生能源-沼气。据测算,每户农民通过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将人、畜粪尿和生活污水全部入池发酵,可使用20年以上,年产沼气400立方米左右,每年可节约生活用能费用400元左右,加上节约农药、化肥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面,每个沼气池节本增效可达1000元以上。既解决了农民生活燃料,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加强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当前就是要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的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品位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同时,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争取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节能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强度下降,实现结构节能和间接节能。
三是加强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必须进一步抓好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就是要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能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在降低汽车能耗方面。大容量的公交车比起小轿车有着无可辩驳的优势。据统计,在运送同样多乘客的条件下,公交车与小轿车相比,节省土地资源3/4,材料资源4/5,投资5/6,节能8/10,减少空气污染9/10。以一辆载客80人的大公交为例,其百公里耗油约30升,而以每辆小轿车载客3人计,百公里耗油以5升计,同样的80人需要27辆小轿车,百公里耗油135升,相当于公交车的4.5倍。因此,进一步强化公交为主的方针,大力扶持公共交通的发展,应作为当前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举措。再如,目前城市中的办公楼、酒店等大型建筑的中央空调电耗问题。据统计,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20倍。从青岛的情况看,在大型建筑中,空调耗电占能耗总量的40-60%,而且使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写字楼和星级酒店愈来愈多。而在大型建筑中,政府办公楼建筑更占主要部分,因此,政府机关应率先带头节能降耗,限制空调温度,努力降低大型建筑物的空调耗能。另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2万座公共建筑能耗进行了调查显示,用电空调的公共建筑年平均能耗为每平方米78.7公斤标准煤,采用非电燃气空调的公共建筑为每平方米23.5公斤标准煤,平均节能率为70%。因此,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倡导推广燃气空调。
四是加强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新能源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尽快在财政投入、信贷扶持、税收优惠、价格制定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投入大、推广难、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项目。如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建立重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以电力加价或燃油加价等方式筹集风电建设资金,不断完善风电贷款项目抵押办法和财政贴息办法,重点支持风电产业化项目建设等等。同时,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扶持与严控相结合,加大立法步伐,不断完善促进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建设项目合理用能审核制度,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设立准入门槛。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是加强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政府、企业、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形成对节能工作的有效指导和监督,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好目标责任,确保完成节能降耗目标。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节约能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机关、企业、学校、社会团体、社区等组织的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文明消费、适度消费和循环消费,使节能降耗工作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管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