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快递> 文章页
梁定邦:资本市场如何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效力
字号:

类别: 国民经济 时间: 2009-09-19 来源:和讯网 作者:莫莉

标签:宏观经济

原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原香港证监会主席、中国银行及中国神华独立董事、著名金融学家梁定邦先生表示:今年创业板公司最重要的一点是怎么选先后,怎么把你的所谓比较小的资源、比较有限的资源最大化,而且有限的资源不会一下花掉。

  原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原香港证监会主席、中国银行及中国神华独立董事、著名金融学家梁定邦先生表示:

  以下是内容实录:

  梁定邦: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今天没有做什么准备,但我一直不断思考一个问题,资本市场本身怎么能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效力?怎么在很难吸取银行信贷的情况下去筹资,在筹资之后怎么发展,而且会壮大。我回到香港之后回到律师行业,真正做研究对业界的接触不是很多,一般时间都是放在案子里,但是我又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刚才祁斌主任跟大家说成功的创业板有几个要素,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服务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效力,而且没有经济发展的话做不成创业板。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很多引证的例子,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1960年才开始,从40多年的历史上纳斯达克公司里有数万家公司,真正有多少公司是成功的,估计不能过千家,其实一个市场成不成功除了经济发展是总体经济的缩影,在总体经济里有数十万家的公司,真正成功的公司寥寥无几。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可能只有很少数能出类拔萃,出人头地。衡量创业板成不成功的准绳是什么?准绳不一定是公司挣钱不挣钱,有些公司肯定挣钱,有一些公司不挣钱,有一些公司发展的很好,有一些公司发展的不好,这是经济的规律。

  创业板成功不成功我认同祁斌跟大家说的话,1960年开纳斯达克,为什么是60年代而不是30年代、40年代、50年代去开呢?在50年代美国的证券市场开始成熟,美国本身的监管制度、金融制度的规模开始规范,使这个市场有成熟的环境来做创业板市场。在中国的创业板市场里酝酿了十年,我觉得未尝是坏事,虽然在90年代初期很多人包括我本身希望可以做到创业板的板块,但是回过头来看会更加成熟。我记得有一个小公司,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我去见朱镕基总理,我们时不时的谈话,他问我,他说现在的股市很好,我问他是祸还是福,他说是福,你同不同意?我当然不能说不同意,我说我同意,但是今天之福不等于明天之福,也许是明天之祸,但是我们不知道,后来的事我们没法知道。现在我们能做的事就是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认为正常,而不是非正常的事。

  2001年的市场缺少了很多东西。一是法律不健全。二是公司的本质不健全。三是市场结构非常单一。四是市场结构量很少,为什么当时的股价很容易起来或很快掉下去呢?主要理由是很多钱追了很少数的股票,使市场本身很容易起起伏伏,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人都看着政府的政策,按照市场规律我们必须要做好一系列的市场部署,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完善、监管结构。五是投资者必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六是市场本身的量确实太少了。

  这十年在中国的证券市场里有几个很重要的趋势,第一个趋势是证券机构本身整合了,在证券机构整合中把从业的企业不断规范,让他们做大做强,原来很多机构都是挪用客户的保证金,包括有一部分机构给客户保本,一掉下来他没钱赔了。第二是把市场的量扩大,市场量扩大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来很小型的股票进行股票分置改革,市场开始合理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部署。第三是搭建起公司治理结构,现在严格要求公司的董事,证监会和监管机构不断跟踪董事屡职的过程,我是中国银行和神华的董事,我们被银行和当地的监管机构监管。还有一部分是考核我们的,除了考核以外还要上培训班,今年的培训班我还没有上,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当时证监会、人民银行颁布了公司财务跟公司内部监控的要求,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创业板公司的经验,跟现在监管部署非常相关的,但这个部署使公司的董事和管理层在下一步经营公司的时候、在履行监管义务的时候怎么去做。最后一个部署是《公司法》的改进,包括司法机构的改进,2006年公司法修改颁布了之后,大家可以查一下,在148条到152条之中赋予小股东追究股东、监事、高管人员,2006年开始有,而这个法律慢慢在我国法院开始运用,如果公司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可以到法院以公司的名义去起诉高管人员、董事、监事。这个法律已经开始被运用,法院已经有案例,从监管、内监控、财务管理、法律构建,到今天你们看到的就是时机基本成熟,使相对高风险的一家公司可以进入资本市场。

  你是个人去经营一家创业板公司的话,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呢?我在香港帮我三弟办过一家创业板公司,业绩不算太好,但最后被人收购了。当时有几个很重要的经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公司也做的不错,有新的大股东,他们都经营的不错,今年还是有点盈利,我们当时经营一家创业板公司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做创业板公司的管理层或者做工程的人员、做科技的人员、做研发的人员,他们专注于他们的专业,每个机会都想追,问题是资源有限,怎么去追全部经验呢?其实全部创业板公司都要面对这个问题,现在大陆的经济发展非常之快,所以每个机会都很精彩,问题是你追哪一个。今年创业板公司最重要的一点是怎么选先后,怎么把你的所谓比较小的资源、比较有限的资源最大化,而且有限的资源不会一下花掉。深交所的人士告诉我有149家公司已经申请,有3家已经过了发审会,全部过了以后能上市的公司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层跟董事会必须有一个默契,而且这个默契是公司每一年的经营计划、每一年度的预算跟公司的资源管的紧紧的。每一个礼拜管理层都必须给董事会或董事长有一个报告,就是有没有超预算,如果不做这个事很容易超预算,很容易把辛辛苦苦在创业板筹资回来的一亿、两亿花掉,而且一花掉之后很难第二次筹资,主要理由是第二次筹资在大陆需要审批,审批要求很高,业绩不好根本没有办法做第二次筹资,所以必须维持原来的业绩,不要把一大笔钱花掉。

博客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 经管分类:国民经济
  • 关键词1:宏观经济
  • Star Talk专家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