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11月6日讯 “国开行既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变成储蓄性商业银行。”在昨日举办的第五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国开行副行长蔡华相做出上述表态。
蔡华相表示,从维护金融生态看,需要为不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既要有短期、零售的储蓄银行,也要有中长期批发的债券银行。种种迹象表明,国开行选择了一条商业化、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要特色的债券银行发展之路。
定位中长期业务
“从国开行的业务特点来看,是中长期贷款银行,资产中83%为贷款。远远超过工农中建四家银行48%的平均水平。”蔡华相表示,国开行贷款主要投向符合政策导向、服务国家战略的项目,具有时间长、数目大、集中度高的特点。
蔡华相说,我国不缺少优质的储蓄银行。如果国开行放弃自身特点和优势,变成一家传统商业银行就会加剧我国银行体系的同质化、浪费中长期投资资源。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基础建设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迫切,急需中长期融资的支持。国开行作为中长期投资银行的定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生态建设的需要,也符合国开行的历史与现状。
截至9月底,国开行资产总额4.12万亿元,不良率0.8%,连续18个月保持在1%以内。“中长期贷款将面临经济周期风险、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德勇表示,信贷结构以中长期贷款为主,长期来看蕴藏着不小风险。
“国开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远低于其他商业银行。”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则认为,国开行是债券型银行,靠发债筹集资金,偿付资金时,只需在规定的时间支付债券本息即可。
希望监管网开一面
正是因为承担了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战略服务的重任,国开行也希望增加博弈的砝码。“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等监管规则,主要针对储蓄类的商业银行。国开行由于业务特点不同,很难适用。”蔡华相透露了希望监管层研究建立符合债券类、批发性、中长期贷款银行的标准的愿望。
目前,境内商业银行中,国开行是唯一一家独享国家信用发债的银行。这也引来了其他商业银行的不满。此时,国开行表达了监管标准区别对待的诉求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监管层不太可能单独为某一家银行网开一面。”杨德勇表示,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监管层对银行的监管只会加强不会减弱。鉴于国开行的特殊情况,可能在部分细节上对国开行作出一些特殊的安排。
曾刚认为。短时期内,让国开行在监管标准上与其他商业银行统一不太现实,这需要一个过程。
上市悬念依旧
去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国开行改革主要路径为“重组—股份制改造—上市”,这与其他商业银行的改革路线基本一致。近来有媒体称,国开行商业化转型半途而废。该行不会引进外部投资者,也不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进行首次公开发行。
蔡华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国开行的改革一直在稳步有序进行。但其拒绝透露国开行的上市计划安排。
杨德勇表示:“能不能上市,何时上市,要看国务院给国开行的定位及其否完成了当初成立的使命。”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开行内部一直在为上市进行积极准备,但能否上市的决定权不在国开行。(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聂伟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