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Oracle公司的第17名雇员,如果乌曼·古普塔(Umang Gupta)今天仍留在那里,他会过上更轻松、更富裕的生活。但对创业的热情促使古普塔放弃了这份看起来很美好的工作,离开Oracle后,他创建了自己的同名公司Gupta Technologies,进行计算机数据通用软件的开发和生产。创立10年后,这家公司成功上市,年销售额已经达到5,600万美元,拥有400余名员工。
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并不像古普塔设想的那样顺利,微软、Oracle和其他一些企业纷纷加入到市场竞争中,他的公司受到重创。此时Oracle表示了收购意愿,但被古普塔回绝,如今这被他认为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失误,最终他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不过,古普塔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在投资了一些企业之后,他最终加入了其中一家名为Keynote的公司担任CEO,并一直工作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在加盟Keynote两年后,古普塔同样带领这家公司上市。这次,他吸取了上一次创业的教训,并对公司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作为印度技术精英的聚集地IIT学院的毕业生、一名热爱科技的创业者,古普塔的经验对那些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技术型人才,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创业邦》杂志近期对古普塔进行了专访,探寻其多年创业历程中的成败得失。
保持市场敏感
《创业邦》:Oracle想要收购Gupta Technologies时,你没有同意,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
古普塔:我想应该及时地卖掉公司。Gupta Technologies创立于1984年,在10年里以翻倍的速度持续增长,非常成功,1994年上市后市值达到了3亿美元。但这时微软、Oracle等公司纷纷进入了这个市场,当大的竞争对手介入时,小公司应该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将自己做大。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应该出售公司,但我没有这样做。我忽略了环境的发展变化,互联网行业在发生革命,但等我意识到时,这场革命已经快要结束了。
《创业邦》:在这件事情上,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古普塔:创建公司时,创业者一定要有主见,坚信自己可以成功。但当企业发展壮大后,原先的小公司创业者的领导方式就变得不再适用,这时候公司决策不能再由一个人拍板了。就像是从划小船变为驾驶巨轮,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有太多的事情在发生,这时创业者需要周围人给他建议,而不是一个人埋头于技术当中。虽然最终仍要自己拍板,但最好有可以信赖的人帮助你做一些决定。一个人不可能懂得所有知识,在公司运营管理的很多方面,创业者本人可能并不是最擅长的。从小公司的创业者过渡到大公司的管理者,我在角色转换方面做得不够好。
《创业邦》:卖掉Gupta Technologies之后,你有很多选择,为什么最终进入Keynote?
古普塔:近几十年来,软件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1981年我进入Oracle时,软件行业只有1亿美元的规模,Oracle不过是个百万美元大小的公司。到了1997年,软件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万亿美元,Oracle则发展到了百亿美元。但与此同时,软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传统行业不同,在IT行业创业不需要太多人力,看上去好像每个人都能开公司卖软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希望给市场带来新的东西:在成立之初加入Oracle,创立Gupta Technologies生产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产品,到Keynote率先提供SaaS服务,都是如此。在目前的软件行业,想靠卖软件成长为微软、Oracle、SAP 这样的企业已经很困难了,而软件服务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Gupta Technologies的经历给了我教训,来到Keynote后,我决定用正确的方式来运营它。此前我错过了互联网的风潮,但我知道互联网之后还有别的变革,而Keynote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这场变革将会发生在无线领域,目前公司35%以上的业务来自于此。互联网业务对于我们来说是块很稳定的组成部分,而无线业务增长最快。当然了,谁知道5年以后又会有什么变革呢?这一次我会保持对市场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