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级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进而到经济危机。我的生活似乎并不受影响,除了去年没有加薪。
日本广场协议之前的超级繁荣的经济催生的巨大的资本泡沫。但之后随之而来的泡沫让日本品尝到了“失去的十年”,而15年后即使其宣称经济逐渐已恢复,但与之前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语了。日本的路依旧漫长。中国的路是否会与日本相似?
这危机于我来说本以为是件好事,因为我曾期盼中国的高房价会因资产泡沫的破裂而下降,谁知我的愿望却像泡沫一样随着中国4万亿的刺激政策和7万亿的贷款先“啵”的一声破了,而资产泡沫——依旧在充足的流动性中闪闪发光。
金融(经济)危机也许是有好几种。但,我理解的现在的危机是:因为资产泡沫破裂,资产价格缩水而债务总量没变。这就意味这随着社会债务总量的增加,人们会压抑自己的消费而去偿还债务。这样对个人是正确选择的“还债”就全社会来说却成为了一个“合成谬误”:全社会的需求降低,企业的生产将相对过剩,从而导致物件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通货紧缩”。
中国4万亿、7万亿的初衷我想就是为了维护已成的“泡沫”,避免资产价格暴跌而打击中国的实体经济。在现实中我自己能直接的感觉到中国这种刺激政策,比如我们公司申请了好几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退税申请在07年底被批通过;1.6排量汽车的购置税5折;家电下乡...。我以为这种政策治标不治本,如退烧药一般,仍需其它政策的配合。为了避免资产泡沫快速破裂带了的“不好”影响,我想就总的方向来说有两个办法:一是让泡沫慢慢的消退;二是让泡沫保持原样,尽量不要破,而让老百姓的经济实力获得提升而与泡沫的水平相当。
第一个办法应该是不太容易被政府选择的。因为这涉及到政府自己的利益(国家与政府的区别?)。泡沫慢慢破了,政府的账面、收入数字将是个下降的形态。就目前中国政府的考核标准来说,对付危机的政策不大容易向这个方向发展。诸如银行、大国企这样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不愿意让泡沫消退下去的。这些集团,甚至是不愿让泡沫保持原样的。对他们而言,最好是这个泡泡总是越来越大而不破裂。从另一方面将,如果造成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那么国际上的所谓金融大鳄们就会来这里“减羊毛”了。泡沫破裂就这个方面来说是已经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问题了。
有了以上分析,这第二而个办法就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了。多方(政府、银行、大量资本拥有者)皆欢何乐而不为呢?请注意我说的是多方而不是各方。因为像我这样的无产阶级是不愿意泡沫存在的。我国已经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税收减免政策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泡沫。但是,仅仅维护这个泡沫是不够的,我们维护这个泡沫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上的人尽快把财富积累到与泡沫水平相适应的程度。这个财富的积累如果仅仅依靠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恐怕将会失去比日本多得多的十年。日本这个弹丸强国(其汽车、电子水平无容置疑吧?!),在资本已经缩水的情况下,失去了10年之后经济也毫无起色。那让我们中国(干体力活儿的中国)拿什么去提高我们的人民财富以托起这沉重的泡沫?!所以有人说,我们需要一个如互联网一样拯救美国的经济引擎。实际上,在这样如此之平的世界上,需要这个种引擎的不只是中国。美国正在找、日本都找了快二十年了。所以,新经济引擎之说纯属幻想。
我们找不到新引擎,但我们找到了水价、电价。我不否认这水电也许早都该涨价了。但是,国家选择在这个时候涨价,从某个意义上讲是比较“聪明的”。让水、电这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涨上去,就不愁物价涨不上去了。物价涨上去了,虽然人们的财富没有与这个泡沫相适应,但是物价已经相适应了。这一招有难度,需要玩好,否则举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不好资产泡沫跟着一起欢!表面上虽然避免的通货紧缩,但病症也许反而加重了。
路上听广播,说是要提高土地供应,也许国家真的是一手提水,一手按瓢啊。
现在的中国经济就是个“高位换手”,或上或下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我有个美好而善良的愿望:“吹泡泡的和享受泡泡的来还这笔帐,而不是我们这些已经被泡泡掠夺了财富的无产阶级。”
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那些向银行贷了款购买了资产的人来还。因为就是这些人透支了未来的财富,而现在政府却试图让全社会为他们托起他们吹出的泡泡。
哦,对了,政府也该还债的一员。
也许我现在去贷款买房子,还能碰巧能享受“胁持”银行和国家的乐趣。您现在正在享受这种乐趣吗?
如果没有,估计你就跟韩寒一样是个“愤怒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