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提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民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不很好,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确呢?”
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店铺里做伙计,他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经开走了。他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铁路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兽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及了,心里想:“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兽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到一刻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运足了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一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咽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了个死后的法号——圆通大师。
后来,他的名声越传越远,越来越大。无数人都学他,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一个懒人国了。
以上是胡适先生在《差不多先生传》这篇小品文中抒写的文字,再精确不过地揭示了职场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要求“差不多就行了”,于是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却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却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象。”企业中,员工对专业技术工作不求进取,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对存在的问题懒得思考,对遗留的隐患不去克服,没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差不多”带来的小疏忽,往往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隐患,使你得到的结果与当初预想的“差很多”。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摈弃“差不多”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工作树立严格的标准。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