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9月26日讨论并原则通过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实施阶段。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未来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确定了总体目标,其发布实施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的范围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早在几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方向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履蹒跚。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良好的表现,内容这一块出现了逆势增长的局面,所以受到了社会和中央国务院的方方面面的肯定。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这样一个振兴规划,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里面,出现了比较新的提法。
第一,从政府指令性文化到市场性的文化。1978年,国家提出“以文补文”,就是因为国家在大发展的过程当中,财力不足,允许文化单位自己通过文化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解决文化事业发展中经费不足的问题。而这种文化活动以前是属于政府指令性的,从我给你看什么,我要求你看什么,变为今天它必须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从市场的角度去策划组织项目。十六大给了它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是要为全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转企改革。就是经营性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也就是说,之前的国有的大型的文化事业单位,现在都要改成企业单位,改制后,它就要进入到文化产业的主战场里。以前它们更多的是和文化产业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我们现在需要转企改制,来塑造这样一个市场主体。以前国家只是对部分文化企业如新闻出版业进行“输血”,完全靠财政拨款,自己没有造血功能。通过对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学习和理解,我们企业在转变经营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使自己拥有“造血功能”,必须要通过市场策划运作项目,实现两个效益,否则文化单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比如说,上海的文广集团SMG,《喜羊羊和灰太狼》本来是广东的一家小公司制作的,有一定的名气,但是挣不着钱,上海文广看中了这个片子,最后投入600万制作了一部电影,电影放映又促成了《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漫系列,在电视台大卖,最后的经济效益非常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结果呢?因为SMG进行了企业化的转制,它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电视台,当成只为自己制作节目的这样一个机构,事业单位的改制,变成企业,它成了真正的市场主体,这个是文化产业振兴的一个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的:
1、我们出版社都是事业单位。那么事业单位跟台湾,跟香港,跟其他地方的出版社怎么去对接?没法对接,所以必须要转企。
2、要大力发展民营的社会资本的文化企业,形成混合经济。我们基本的经济制度在文化领域也不例外。过去很多人怀疑,说我们基本经济制度是混合经济,以公有制为主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那么文化领域是不是可以?文化领域也不例外,所以必须按照这个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去做,这样才能顺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新兴业态。就是广播影视、互联网以及数字通讯,这一些领域进行融合,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上,我们是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有着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新闻出版领域将重点推进出版发行企业联合重组,打造中国出版传媒业航空母舰,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广电领域积极推动省内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并支持有条件的省级网络公司跨省重组扩张,在全国形成若干大型有线网络骨干企业。文化系统将重点推动动漫游戏业的资源整合,在全国形成若干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漫企业集团;将推动演出院团的体制改革,推动组建有强大竞争力的演艺集团;将推动演艺资源的跨地区整合,在全国形成若干有聚集效应和强大辐射力的演艺院线。
第四:文化贸易。以前讲的文化,更多的是讲它的传播,现在是把文化作为一个贸易,就意味着它必须成为一个支柱产业,也就是文化产业。它不但要成为国家形象的软实力,而且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硬指标。美国在全世界的文化产品里,它占了42%点几的一个比重,将近一半都是它占了。中国是生产大国、制作大国,中国生产的产品,遍及全世界,但中国的产品、文化产品,只占全世界的文化产品里面的1.5%。举例说,像迪斯尼就把它的触角伸到世界各地去,在世界各地建迪斯尼乐园,而且迪斯尼在1967年以后,开始往电影界进军。迪斯尼把文化产业的链条拉的很长很长,让整个文化产业更丰富。从美国来讲,可以说没有比迪斯尼更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