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步入职场的五年之痒
婚姻生活有“七年之痒”的说法,工作生活有“五年之痒”的说法。即有些朋友步入职场五年左右,经常会发出“真没意思”、“好累啊”之类的感叹,也经常会感觉前途黯淡,希望渺茫,甚至坐立不安。为何会产生职场的五年之痒呢?
工作五年了,当初的雄心壮志在残酷的现实磨砺下早已支离破碎,或者已经荡然无存;日复一日的工作似乎如蒙着眼睛的驴子拉磨,既单调乏味,又永无尽头;工作报酬一直原地踏步,GDP和CPI都一路高歌猛进,自己的相对购买力却是一降再降;……这一切既让人不满,又让人无奈,所以,除了茶余饭后空发几声牢骚之外,就这样慢慢过吧。
这大概是很多朋友的真实写照。这就直接导致了“五年之痒”的产生。
职场的五年之痒害人不浅。如果听之任之,则后患无穷。一方面,五年之痒扼杀了年轻人的激情,让人变得消极,直至沦为平庸;另一方面,五年之痒放纵了大家的缺点,让人不思进取,甚至甘为沉沦。
反之,如果跳出职场的五年之痒,则将会迎来职场的又一个春天。
一、职业规划的确定与执行
几乎每个年轻人都有理想,而且理想还非常美好。可事实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把理想变成现实。于是,很多人就搬出“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来拔高理想的层次,以造成理想遥不可及的假象,来自我安慰和自我麻痹。
理想真的不能达成吗?也许。因为有些理想真的是过于远大,以至于暂时很难实现。比如,定居火星,冲出宇宙之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似乎只剩下一条,那就是自己不够努力。
说得具体一点吧。我们把理想落实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于是就会听到很多朋友讲“三年后做经理”、“五年后当老板”之类的“职业规划”。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可是三、五年后,这些朋友中有不少人还在当初的岗位上不紧不慢的工作着。当初的职业规划变成了一纸空文。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
其一,这些朋友执行计划的能力不强,甚至会把计划束之高阁而不管不问。否则为何没有很好的落实当年的计划呢?自己写给自己的计划都执行不好,何况公司和部门安排的工作计划呢?
其二,我们提到职业生涯规划,其实要做好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那么笼统和草率的。要做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好恶等情况充分考虑,需要根据SMART原则,制定出属于自己的目标,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和风险规避措施,否则,就不叫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规划好,也就很难执行好。
其三,更重要的是,需要始终如一的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下去。职场的初始阶段,对当初的职业规划稍作调整,甚至重新拟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五年之后,还在徘徊,就不应该了;如果连徘徊都没有了,变成了放弃规划,随波逐流,那就只能说是一种悲哀了。
二、自我缺失的发现与改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有人给我们指出来的时候,那是在帮助我们进步。
语重心长的师长教诲,充满关爱的朋友提醒,确实让人乐于接受。问题是,有些时候,别人给我们的提示是以极端的、隐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比如,被无端指责、被莫名教训,甚至被横加利用。
大概有的朋友会不同意了。“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要理论一番,说不定还得干一仗”。其实,大可不必这么做。被指责、被教训,那说明也许我们哪个环节没有解释清楚,让别人产生了误解,或者我们真的是没有做得更好,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被利用,那说明我们警惕性不高,以后需要注意,或者我们平时不严谨,让人觉得我们可以被利用。即便不是如此,也不应该针尖对麦芒的去展开肉搏。如果这样做,那说明修养不够。以小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自己不也成小人了吗?
所以说,小人的刻意扰乱和客观监督,也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必要方式。因为小人很难绝种。不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那就要为之所害。如果小人都无法从我们身上找到问题,那我们不就更完美了吗?
还有,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敢于对自己动手术,敢于剖析自己的缺失。
伽利略坦诚的告诉他的弟子,当年看到哥白尼被大火烧死的时候,自己的内心非常害怕。
我们会乐于承认自己意气太重,以致让家人不太满意,我们也会乐于承认自己太过较真,以致让朋友颇有微词,可是,我们谁敢承认自己获奖的论文是别人的代笔?我们谁敢承认去年公司失窃其实是自己没关门引起的呢?这就是对自己动手术前敢于承认问题的勇气!
进入职场五年,肯定会修正一些棱角,改进一些缺点。但是,内心的死角,自己愿意去动吗?这才是关键。
三、专业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工作五年左右,学生时代学到的专业知识得到检验和实践,大家都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到了五年的时间,专业方面的提升会达到一个瓶颈。这时不少人一方面会觉得自己似乎不错了,另一方面会寻求更大的平台和更高的职位。若这两方面都没有得到认可和满足,则五年之痒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
我们的专业能力真的已经达到非常高超的水平了吗?往往不是如此。有一个很简单的比较办法。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领导,比对一下,自己较之于领导,专业水平如何?
身边有领导这么好的榜样,自己都没有很好的学习,那盲目的自信和升迁的奢求,究竟缘何产生?这不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吗?
即便是碰巧遇到了一个专业能力似乎不怎么强的领导,也没有理由因为自己积攒了一点专业经验而自以为是。我们需要为理想中的职业规划负责,需要为创造更多的价值负责,而不是躺在并不丰厚的历史基础上沾沾自喜。而且,碰到了这样的领导,对于我们来讲,会是继续学习的绝好机会。我们更应该谦虚的接受教导,因此而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从而得到更大的提升。
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领导的专业能力要远远强于我们。笔者认为,这是我们自身的悲哀也是自己莫大的荣幸。工作已经五年了,专业方面还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不是很好的说明了我们过去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产生五年之痒,还有什么理由去怨天尤人呢?按理说领导的综合能力肯定比我们强,但是专业方面,我们没有理由落下这么远。既然事实如此,那就放下抱怨、虚心学习吧,别总是不服气而痒痒欲试了。
四、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储备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将军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
将军不一定是冲锋陷阵的敢死队员,不一定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但是,将军运筹帷幄的能力,将军临场决断的能力,将军号令三军的能力,却是敢死队和神枪手所不具备的。因此,想当将军,就需要去培养将军所应该拥有的综合能力。否则,想当将军的梦想就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何其美好而永不可得。
步入职场五年时间,我们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高明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所展示出来的综合素质往往让我们欣羡不已。问题是,又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沉下心来,扎扎实实的去培养自己,储备自己呢?
我们很容易犯一个错误:看到别人成功的一面,却往往不去想别人曾经的努力,而且内心还会把别人的成功抽象化、神秘化,以至于自己主观就觉得这样的成功自己是达不到的。所以,专家永远是专家,而自己,就只能是自己。这是多么严重的妄自菲薄和自我麻痹啊!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再高明的专家也并非遥不可及,任何成绩都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不集硅步,何以至千里?不集小流,何以成江海?
我们还经常会犯另一个错误,那就是只有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带来专业能力的加强。究其原因,是因为综合能力被提高之后,自己的心胸和眼界开阔了,才发现当初自认为不错的专业方面原来还比较差,这才拐过头来去补课。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与其这样,何不早日把专业搞上去呢?至少,要以身边的领导为榜样,在专业方面可以与领导媲美甚至更强。请相信这不是太难。
五、面对机会的思考与选择
步入职场五年,一般会经历一到三家公司。即使是五年来在同一家公司服务,也会偶尔看一下人才网站或者接触一下别的单位。所以,我们会面对一些机会,甚至是看似不错的机会。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机会呢?
深陷五年之痒的我们,很可能为了更高的薪水而跳槽,也可能为了摆脱平淡如水的现状而跳槽,更可能为了更高的职务而跳槽。
身在职场,跳槽非常正常。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有时也会因为更好的机会而跳槽。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清楚:我们真的需要跳槽吗?
很多朋友会说,我当然需要跳槽,你看,我现在薪水增加了,职位提高了,至少,我离开那个管理混乱、没有希望的环境了。振振有词且冠冕堂皇,似乎无可辩驳。但是,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物质收入是一方面,但是绝对不是最重要的那个方面,这应该是我们的共识。我们还需要平台,还需要被尊重,还需要自我实现,我们内心还有美好的憧憬,对吧?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一份严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有途径。
朋友,把这份规划拿出来检讨一下吧。假如您想做国内知名的营销专家,那么,市场分析,品牌策划,销售管理,客户开发,客情维护,您都精通了吗?还有,相关的物流知识,财务知识,技术知识,您都懂了吗?还有,行业的整体情况,市场的发展趋势,您都清楚吗?而且,所有这些,您能高度概括,抽象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形成体系并能用于指导实践吗?如果您没有想这么多,或者这些还没有完成,那就请不要轻易跳槽。因为这些在您现在的单位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只要您动脑筋去想,想办法去做。如果实在不行,当然可以跳槽。只要您结合当初的职业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决定做出必须的取舍。
所以,我们都会赋给自己使命和责任,请不要让这样闪光的想法变成一晃而过的流星,而应该认真思考并形成方案,用于指导自己的人生,认真对待所遇到的机会,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份严整的履历。
职场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我们人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想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变得辉煌,则五年之痒必须克服。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