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酒店
我们有时候把“生态”两个字想得太简单,就如同我们糟蹋“精品”这个词一样。近来总碰到人询问我生态酒店的问题,也许是因为眼下与生态两个字挨上了边,便仿佛拥有了什么尚方宝剑,可以将许多不好的、不令人满意的、做得不够的地方抹杀干净,只要冠上了生态这个词,缺点也变成优点。
生态与奢华不可兼得
正如最近沪上某新开奢华酒店的员工对我所说的:“我们并不想妄谈‘green’,我们并非什么‘green’酒店,我们只是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和能源。而我们确切地知道,‘green’或‘生态’这个词, 与奢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洗浴间里毛巾不能放少了,客人会觉得不方便:用的灯具不能减少一盏,房间的功能性和可看度都会大打折扣;电视机要又大又亮的;热带雨林的花洒要凶要猛;浴缸要又深又阔,最好水漫出来都浸不湿地板。上述那些仅仅是如今奢华酒店中你觉得理所应当的东西,请算算到底要浪费多少水和电。那还不包括你想要酒店越配越高级的接送你往来机场的豪华轿车,到底毫无顾忌地多消耗了多少汽油。
Boutique Hotel一词被翻译成 “精品酒店”之后,越来越多的不入流的酒店,也急着将自己冠以精品二字。也许是出于这个缘故,“精品酒店”这个词开始淡出高端酒店炒作概念的视线。如今,在酒店业里,下一个不幸的中文词也许就是“生态”。
生态与奢华不可兼得
雨林里的生态酒店
我确实见过真正的生态酒店,那是在斯里兰卡热带雨林边缘地带的一座半山坳上。我在这里并非有心将那家曾一次又一次向人讲过的酒店再复述一遍,我想说的只是,那家酒店的设施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不过就是一家三星级的酒店,甚至我怀疑连三星的标准都达不到。入夜之后,那该死的酒店外面只点着火把没有灯,据说是因为自己发电的缘故,留下的电只能为房间和餐厅供应一盏小小的昏黄的电灯泡,而其他带电的东西一律没有,甚至电话线也没有(有个类似business center的地方提供一切与外界交流服务,比如当你被本地人绑架了之后可以打电话回去要赎金)。它只在许可的范围能尽可能地为你提供舒适的享受(舒适吗?请嗤之以鼻)。
请想想它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这酒店就这么固执地为这片地球古老生物们最后的乐土守住最后一线堡垒,它在这里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你提供一个住的地方,它还用一举一动告诉你,如何与我们的环境和谐共处,并懂得荣辱与共的道理。它只是想告诉你什么叫做雨林生活,想让你尝试,并不想试图吓坏你。与其说这是一种教育,不如说是一种学习和感悟,就如同我们继续前行,迈入雨林核心区之后美丽与危险并存的艰难旅程。你蹑手蹑脚走近一只硕大的变色龙,就好像它蹑手蹑脚地匍匐在一座雨林的周边。
瞧,在美丽但不太奢华的环境里,我们和它们之间终于有了某些相似之处。
生态的观望者
没有生态的环境会有真正的生态酒店么?或者说,没有生态旅游会有真正的生态酒店么?再问一下,什么是生态旅游?这个概念,起码不像是坐着冒着乌黑浓烟的汽车、裹着皮毛大衣、背着真皮皮包、踏着真皮皮鞋、用一个聚乙烯塑料袋装起一袋转基因水果的模样。就算这时候你被时光机器送入了史前一万年,但真抱歉,这看起来可不像生态旅游。
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夸张,但还是想先问一下,你是真正关心那些看起来黏答答的原始森林中的植物,以及惊悚多过可爱的昆虫和动物们的吗?你可能是个 “时尚”的背包客,但你是为了满足双腿的征服欲或是双眼的风景欲,还是因为背包客的行为能使你更亲密地接触自然,接触那些我们从不知道的地球的底层生物?你长途跋涉,费尽千辛万苦,是为了让你自己能呼吸上新鲜空气,还是为了让所有的生物呼吸上新鲜空气(在回答这问题之前请计算你在途中制造的气体污染)?坐一天的车去植一棵树并不叫生态。
我不能代每个人回答问题,但我只能说我自己,只不过是个坐在生态门口的观望者。
最近翻看某国某个森林游的册子,他们在上面画上父母需要如何在森林中教育他们的孩子,比如那些树木与动物的名字,比如如何准备装备?比如,如何爱它们。那时候我想,也许只有当某一天我们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平和地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共处,而非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竞争中战胜别的孩子的时候(或者成龙成凤),那么可能一切才会有所改变。
而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真正的生态度假村,和真正的生态酒店。我们会迎来那些并非只是一边赞叹着新鲜的自然空气,一边继续大啖农家土鸡煲的客人。而蹲下来看看蚂蚁搬家,蜻蜓点水的缘由,也不在于“我小时候便看过这许多”,而是“我们的世界是多么奇妙”。
生活态度,而非概念卖点
城市中并非不能有生态酒店。但生态酒店并不是一种对“绿色概念”的折中妥协,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处事方式和生活态度。
尝试这种生活态度的酒店确实是有的。在国内,目前要说城市生态酒店,惟一沾得上边的就是上海胶州路上的Urbn。最早报道Urbn时我曾上网浏览过一些人的评论,有人便讲,Urbn比都市一词(Urban)少了个a,就是想让都市并不那么都市。它是中国第一家碳中和酒店,这不仅仅是自诩。起码在建设时期,它将碳中和这个生态概念诠释出了自己的特色。它使用旧厂房改造,节约了建造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全使用旧木旧砖,这不仅降低了木材消耗,还减少了在烧制砖块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它使用水冷系统,节约了电能,等等。他们将碳中和的本质问题―能源消耗,理解得很透彻。
但Urbn的生意,据说并不是很好。很多人在说起它时,都会先说一句“概念真的不错”,然后便是无言。做先行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中国。很多人会为Urbn是个设计新颖、小巧可爱的酒店,以及它靠近静安寺的独到位置而去。而碳中和的概念,除了在初期为它赚来许多媒体的眼球之外,好像便从此失去了吸引力。或者说,真正的生态概念,在中国市场略欠活力。
喜达屋旗下的elements品牌,在这个集团的各种品牌声势浩大地挺进中国之时,却默默地落在后面,我们在中国几乎听不到它的动静。据称,这个品牌做的是四星级,走的是生态环保的路子,它显然在观望中国人对生态环保的接受和领悟度,并隐约觉得,这个词,在中国的市场上,还并不能算是个好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