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总第102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 2005年1月5日
编者按:在2004年12月23日召开的“2004年全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狄娜、陈燕海同志对2004年中小企业工作做了总结,并对2005年工作进行了展望。我们将上述讲话陆续刊登,供大家参考。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做好2005年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在全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欧新黔
二OO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情况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做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科学决策,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回落,货币信贷增势明显放缓,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逐步加强。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全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或略高一些;全国财政收入2.6万亿元,增长近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超过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进出口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增长34%,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超过600亿美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90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分别超过了7%和6%。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认真履行职能,扎实工作,着重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和促进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提供的出口额占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2003年,全国就业人员为7.44亿,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员3.13亿。2003年,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比1989年增长了24倍,80.5万户新开企业的雇工人数为747.2万人,共吸纳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5.58万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又有待完善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有些问题虽然见事较早,但行动不够迅速,有些问题处理得还不够及时;法制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一些行业标准、市场准入条件、政策性规定还不完善;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宏观调控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突出矛盾尚未完全消除,一些新问题又开始出现,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投资需求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在建和新上项目过多,投资扩张的冲动还很强烈。如电力建设在建项目有3.2亿千瓦,今年新增5100万千瓦,明年还要新增6000万千瓦以上,增加的规模和速度是古今中外没有的。电力的快速增长,对其它基础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煤炭的运输、市场调整都进一步增加了压力。我国其它一些高能耗产业发展的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如钢铁、电解铝、建材等。此外,物价上涨的压力也比较明显,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资源约束矛盾仍很突出;在解决电力“瓶颈”制约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电站项目无序建设等现象。这些情况充分表明,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我们如果不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不可能使国民经济增长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要从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调控措施的自觉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锦涛、家宝同志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议特别提出了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要求坚持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这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我们一定要结合发展改革工作,结合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存在着高耗能与污染的问题,提高技术水平,转变生产方式非常重要。
在锦涛同志报告中关于坚持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节中谈到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解决资源约束的问题。因为一味地追求高速发展,不考虑效益,就会出现一方面资源、能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惊人的局面。我看到一份材料,在20世纪的100年中,全球GDP增长了18倍,石油消耗增长了170倍,钢的消耗增长了29倍,铜的消耗增加了3608倍。进入新世纪,全球85%的人口将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工业化进程是人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加快社会财富积累,迅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的问题,从日常的生产生活抓起,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全国经济工作的首位,把我国建设成为有特色的节约型社会。要让所有的中小企业家们都有这种认识。
二是要重视技术开发,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来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目前,虽然我国专利的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但这只是指成果总数的占比,中小企业和企业总数占比与其在发明、创新方面的占比是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在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如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服装,一贴上某外国公司的商标,价格就成十倍、几十倍的涨,丰厚的利润流向了外国公司。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没有设计和开发能力,没有技术和标准。因此,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
根据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央确定的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完成上述目标,要靠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其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能否实现。我们从事中小企业工作的同志,只有熟悉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才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2005年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考虑,2005年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发展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培训、创业和融资信用担保三大工程,继续强化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市场开拓三项服务,发挥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扩大社会就业。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统计显示,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GDP总量从3000多亿元增至2003年的11万多亿元,其中,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从2000多亿元发展到4万亿元,增长了20倍左右;集体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从1000多亿元发展到3万多亿元,增长了30倍左右;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4%以上,创造的增加值从100多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万亿元,增长了400倍,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不足1%增长到目前已超过1/3。二十几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扩大社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城乡就业人员共计7.44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为6876万人,集体单位1000多万人,而非公有制经济吸纳的就业人员为3.13亿人,占非农就业人员总量的79.8%。1992—2003年,我国私营企业户数由13.96万户猛增至300.55万户,增长了近21.5倍;同期的从业人员由232万人猛增至4088万人,增加了近17.6倍。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地市县经济的主体力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宪法》修正案规定,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市场准入还存在不公平的限制;企业融资渠道窄,贷款难;企业和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管理还不到位等。同时,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2004年初,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我委和国务院研究室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该文件已征求了34个部门和单位的意见,现已上报国务院审定。文件将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件出台后,中小企业司要尽快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方案,各地要积极研究贯彻落实文件的具体措施,配合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性规定,做好文件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逐步形成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体系
一是要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加快工作进度,认真修改完善,争取早日上报国务院。
二是要积极贯彻《行政许可法》,在今年我委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完善并发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跨省区或规模较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管理办法》,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和企业市场行为的引导。
三是研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规定,主要涉及完善创业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信用制度建设、政府采购、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措施。
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也要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抓紧清理本地区现行有关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凡有悖于《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应尽快提请人大和有关部门废止或修订。要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
(三)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成长环境
中小企业成长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关心、扶持与帮助,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2004年中央财政加大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用于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提供信用服务、创业服务和管理咨询,以及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补助。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中小企业服务环境方面,明年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创业、融资、培训三大工程。
1.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工程。大力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工作,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仓库、学校等场所,建立创业基地,提供创业资助,推进创业辅导体系建设,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要做好创业辅导服务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创业政策,积极推动创办小企业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网上服务公示,促进服务供需双方的对接。要继续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在成功组织开展两届全国中小企业网上招聘活动的基础上,与教育部继续组织好2005年第三届全国中小企业网上招聘活动。
2.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程。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创新,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规范和扶持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担保业的准入制度、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加强政府对担保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探索设立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在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的同时,合力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加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板块的监管,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体系。
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优化信用环境。切实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城市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探索建立全国中小企业统一的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有关中小企业贷款与担保的合作,推动和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创新。组织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试点。探索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
3.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地开展培训。通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管理知识、创业技能、先进技术等的普遍培训,使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全面提高素质,使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
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法律,有不少是与经济有关的,是和产业政策配套的,如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法、质量法、公司法等。这些法律的颁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有利,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政府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企业一定要依法经营。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极为短缺,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如德国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制度非常规范和成熟,成效显著,值得借鉴。要把培养大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作为银河培训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培训中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逐步形成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中小企业培训服务体系。
(四)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今年宏观调控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是造成投资盲目扩张、煤电油运紧张等问题的深层次重要原因,也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另一方面,这次宏观调控又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之一,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4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了1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推进生产和工艺专业化,促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当前,我们要把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作为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针对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人才缺乏、技术、管理水平低的特点,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提高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在产业集群和具有产业优势的地区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引导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发展。
二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要增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的系统功能和服务能力,将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建成覆盖全国的、以北京总站为龙头、以省市网站为基础、以地市网站为支撑的上下互动的大型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各网站间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互动,形成上下一致、形象统一的政府公益性信息服务网,成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平台,改善中小企业的信息利用条件,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刚才有的同志谈到了要开通中小企业信息网的外文版,我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值得考虑,中小企业信息网要走向世界,进行国际信息交流,网站的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注意高档次,也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外语人才,这将有利于做好国内、国际广泛的信息交流服务工作。
三是加快服务业类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中介服务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小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
(五)加强国际中小企业合作和市场开拓,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与我国开展中小企业方面的合作,并将这种合作作为与我国经贸合作的主要内容。近一时期,锦涛、家宝、培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或接见外国领导人时,曾多次强调了加强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并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签署了包括中小企业合作内容的政府合作协议。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期间,还将欧洲中小企业奖授予了朱镕基同志,以表彰他为中国和欧洲的中小企业合作做出的突出贡献。欧洲中小企业奖每五年颁发一次,到目前为止,该奖项只有两个人获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总理朱镕基。
今年我在参加OECD中小企业部长会议期间,也与一些国家进行了中小企业合作的双边会谈,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希望与我们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的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有利于巩固同各国的传统经贸关系,开拓新的经济合作领域,扩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也有利于促进同有关国家的政治关系发展。
如何将中小企业的国际合作做深做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迫切任务。2004年,我委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合作,在加强国际中小企业合作和市场开拓方面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暨展览会中小企业展馆”,共吸引海内外400多家企业和服务机构参加;二是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吸引国内外客商11.8万人次,签约项目13600多个,总成交额320亿元;三是成功举办了第三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这是一次规格高、针对性强、影响广、收效好的APEC中小企业盛会;四是与商务部及港、澳有关方面共同召开了“CEPA中小企业合作工作协调会”,为进一步落实CEPA中小企业合作奠定了基础;五是与美国商务部联合举办了“首届中美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论坛”,加强了中美中小企业间、创业投资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2005年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任务是很重的,我委将与国家工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并联合商务部和财政部继续办好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这需要得到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举办中小企业博览会,是贯彻中央、国务院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重要举措。首届中博会的成功举办,为继续办好中博会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借首届中博会开创的良好局面,通过扩大中外政府和中小企业的合作,使中博会更好的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相结合,抢抓机遇,为我国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国际平台,把中博会推向一个更高、更广的层次和水平。希望各省抓紧作好准备工作。
要积极探索和开展我国与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合作,在建立政府合作机制、信息共享、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落实CEPA协议,做好内地与香港中小企业合作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做好2005年APEC第十二次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的各项工作。
同志们,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学习,加强联系,加强交流,加强合作。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增强市场经济、依法行政和大局意识,开拓创新,扎实做好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