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部长2009年1月16日在《求是》2009年第2期发表署名文章《坚持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并重》,对当前形式下坚持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李部长在文中对我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当前工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提出在扩大内需中要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强调要通过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两手抓,把投资拉动作为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把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作为扩大内需、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共克时艰,积蓄力量,提升水平,推动我国工业由大变强。文章提出了制定实施重点行业振兴规划、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区城布局调整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的具体措施。强调要把技术改造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手段。
坚持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并重
李毅中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期我国工业增速下滑,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此,中央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作出了周密部署与安排。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抑制、扭转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清醒认识我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2008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下半年特别是7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增速连月下滑。一是工业增长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从6月份的16%大幅下降到7月份的14.7%、8月份的12.8%、9月份的11.4%、10月份的8.2%和11月份的5.4%。二是部分行业出现亏损。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企高落影响,国内市场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剧烈波动,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受到前期高价库存原材料和当期产品价格跳水的双重压力,出现亏损。三是企业困难程度加深、范围扩大,限产停产半停产、减员减薪、农民工返乡现象增多,资金严重短缺,库存大幅增加,订单明显减少。一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一些大企业受挫。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了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扩内需促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对稳定市场、改善预期、增强信心、促进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国务院又专门研究并提出解决企业困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兼并重组;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力度;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等等。这是中央在10项措施的基础上,首先抓住工业这个最重要的领域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中央的这些决策和部署必将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必将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应对挑战的信心。
按照国务院“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逐一对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9个行业以及乳制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行业协会和部分大企业的意见与建议,摸清了情况,找准了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促进相关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认真听取汇报,逐项专题研究。目前,国家已陆续出台了税收、财政、信贷、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相关扶持政策和应对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
二、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当前,我国工业面临的困难,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也有工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
从行业看,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深层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偏快,重复建设造成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都能赚钱,一旦市场需求下降,一些企业就出现了开工不足、停产甚至关闭的现象。二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多数属于低端制造业,缺乏竞争实力。三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四是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市场控制力弱。
从企业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品种和质量不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产成本偏高,产品缺乏竞争力;部分企业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污染严重;装备水平不高,更新不及时,技术含量不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差,甚至事故多发,危害人民生命健康;企业管理方式粗放,难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当务之急是要扭转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避免生产力受到破坏。在严峻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危机,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充分认识我国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充分认识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没有改变,充分认识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
我们要认真回顾昨天、应对今天、谋划明天。回顾昨天,就是要总结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教训,找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应对今天,就是举全系统之力,坚决抑制、扭转工业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护、发展社会生产力。谋划明天,就是要科学谋划行业未来的发展,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渡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冬,迎接工业经济发展的春天。
三、在扩大内需中着力调整工业结构
当前,我们要把投资拉动作为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把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作为扩大内需、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共克时艰,积蓄力量,提升水平,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由大变强。
制定实施重点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国务院部署,我们正在与相关部委共同抓紧制定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9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针对行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业集聚、提升技术水平、创新自主品牌、开发高端产品,兼顾较长时间发展需要,优选科技开发课题和投资项目,重点解决当前产业运行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力争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行业发展上台阶。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大型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兴衰,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抓住当前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支持有优势的大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继续推动钢铁、汽车、机械、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联合重组,保护先进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实行规模经营,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快形成大中小合理布局的产业组织结构。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用好淘汰落后奖励资金,一手抓淘汰落后,一手抓升级改造,继续淘汰一批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等,加快电石、铁合金、焦化、铅锌等行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强对已淘汰企业的“后监管”,严防死灰复燃。在扩大内需投资中,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把能耗、污染排放和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严防“双高”项目搭上扩大内需投资的顺风车,坚决避免和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能力明显过剩的制造业产能出现新一轮扩张。在加大投资的情况下,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很大。要打好工业节能减排攻坚战,把做好工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和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形成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加快区域布局调整,推进工业集聚发展。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做好工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区规划,在已有基础上发展一批在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平台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示范园区。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转移、提高产业承接能力的政策措施,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现代物流等商贸流通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服务业的拓展,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切实落实信贷责任,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建立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增加中小企业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路子。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突出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改善管理,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四、把技术改造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手段
技术改造不是搞量的低水平扩张,而是注重质的提高。实践证明,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突出特点,也是应对危机、提高投资拉动效应的有效手段。从此次金融危机看,注重技术改造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就比较强。一般来说,企业技改项目自有资金比例较大,如果对贷款给予贴息补助,用少量投入即可带动企业和社会大量的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拉动效果十分显著。1999—2003年间,国家实行技术改造财政贴息政策,共运用355亿元国债贴息,带动了4354亿元投资,支持了2000多个技改项目,为我国平稳克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是实施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抓住世界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着力推动技术改造与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相结合、与推动节能减排相结合,把技术改造作为扩大内需、改善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措施,为下一个周期的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一是抓紧落实中央有关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要制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发布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向重点技改领域,推动工业技术改造。特别是重点行业振兴规划,要把技术改造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技术改造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和行业水平。
二是专项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要建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主要用贷款贴息的办法,支持产业政策鼓励类技改项目。重点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支持产业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和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有基础、有市场、目前面临特殊困难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属于“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等。
三是抓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优选和实施。要统筹规划,按照“改造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对贴息的技改项目要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
四是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组织实施工业行业信息化应用提升等一批重大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实现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应用环节的突破,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为技术改造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