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
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安排,财政预算报告像往年一样,如期与人大代表见面。通读预算报告可以得出这样的总体印象:一是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既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可持续性。二是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为便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预算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
聚焦1 预算报告更加可读易懂 政府收支透明度增强
研读今年的预算报告可以看出,在保持2009年预算报告总体框架的基础上,2010年预算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
最引人注目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这份预算报告更加全面完整。今年的预算报告在详细解释了公共预算2009年执行和2010年的编制情况的同时,首次报告了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了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完整披露,并细化了一些主要基金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尤其是土地出让收支的有关情况。同时,今年预算报告还首次报告了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以说,今年预算报告更加全面地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也更加方便。
此外,预算报告在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方面提到,2010年将密切跟踪政府预算体系运行情况,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试编工作。可以期待的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试编工作完成后,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上社保基金预算这四项内容将更加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总量和结构。
同时,今年预算报告的探索和尝试还表现在:
一是注重“财”与“政”的结合。预算安排特别是重点支出安排,不仅有预算数据,而且还具体介绍政策内容及目标,方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从预算报告的“数里行间”读出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导向和支持重点。
二是继续采用按科目分类报账方式,并列举科目主要支出事项、政策效果以及金额。对预算执行存在差异和预算安排增幅较高或较低的项目,进行解释说明。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专业术语,并加以说明。
三是首次实现了报送人大审议的财政支出科目全部细化编列到款级科目,财政收支账目更细、更实。同时新增了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情况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表,预算透明度进一步增强。
聚焦2 收支安排:既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注重防范财政风险
从今年预算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安排38060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2163.86亿元,增长6%。由于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100亿元,合计收入为3816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46660亿元,增加2758.86亿元,增长6.3%。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8500亿元。
地方本级预算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合计为66481亿元,增长8.6%。地方财政支出68481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支相抵,差额2000亿元,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地方发行债券弥补,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初步安排,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73930亿元,增长8%;全国财政支出84530亿元,增长11.4%。
从预算的安排可以计算出,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8500亿元,加上代理地方发行的2000亿元债券,今年共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占GDP的2.8%,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3%以内,是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在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势头但基础又不稳固的形势下,今年的收支安排和赤字规模显然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为了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为以后年度逐步缩减赤字留有余地,要将赤字规模控制在3%以内。
全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数也大抵与去年持平。从收入来看,由于上一年一次性特殊增收因素没有或减少了,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都需要增加投入。因此,今年收支安排应该说是积极稳妥、合理可行的。
聚焦3 积极财政政策内容出现积极变化
透过预算报告可以看出,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在保持原有政策框架下,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危机中注重以投资来拉动增长从而达到反周期目的,到后危机时代更多地关注调整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改善民生。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完善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加农民补贴,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补贴和生活补助标准。努力扩大就业,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健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
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避免“半拉子工程”,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重复建设。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以奖代补”范围,带动社会投资。
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继续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研究清理到期的税收减免政策。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出。控制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大力压缩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重点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革资源税制度,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健全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聚焦4 今年完成1.18万亿元新增公共投资计划
作为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最重要的部分,1.18万亿元的公共投资计划已经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全年落实了一部分。根据预算报告,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927亿元,比2008年预算新增5722亿元。加上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亿元和2009年新增的5038亿元,可以实现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元的计划。
今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重点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2536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农村危房改造)632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980亿元;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981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974亿元;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服务业742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