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由于航运企业的连连亏损。2009年11月底,马士基集团宣布全年预亏约10亿美元。这是马士基百年航运史上第一次出现年度亏损。中国远洋(601919.SH、1919.HK)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受集装箱业务拖累,前三季度亏损额高达52亿元;中海集运(601866. S H、2866. H K)前三季亦巨亏53.53亿元。
航运企业货量急跌,直接影响了港口的吞吐量。据交通运输部提供的数据,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1.2亿吨,同比增长6.1%,而去年同比增速为14.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897万TEU,同比下降7.8%。然而,不是没有企业增长,青岛港董事局主席常德传就略显得意地向《英才》记者介绍青岛港的成绩:“去年,在全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作业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青岛港吞吐量逆势而上,实现5.1%的提升,集装箱亦增长2.4%。”
常德传认为,这得益于集团转变发展方式,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型港口的战略举措。
在他眼里,港口的第一个特质是资源消耗大,另一个特质是不可再生。因此,在每一个码头,常德传都要求提高效率,物尽其用。譬如青岛港,一个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的吞吐量,能干出两个20万吨矿石码头的吞吐量,这被他称为“生产效率秒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世界第七大港,青岛港用中国1.7%的海岸线,完成7%的吞吐量,可谓用最少的资源实现了最大的效益。不过,这已经是青岛港能承受的极限,用常德传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谁都不可理解的天文数字”。
在这个秦晓认为已经产生结构性过剩的行业里,很多企业选择缓建新码头,招商局集团总裁傅育宁和长荣集团投资执行长叶炯超就表示,其所在的集团均放缓了码头投资步伐,从去年以来就未投新的项目。已有项目也有暂缓的,如招商局在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码头项目。不过,青岛港却要逆市扩建。
常德传向《英才》记者表示,公司拟投资30亿元在青岛胶南董家口建设一座30万—40万吨级的铁矿石码头,因为“现在港口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扩建”。当前,该项目正在等待有关部门审批。
常德传说,现在随着青岛港保税港区的启动,“我们在发展上有了翅膀。”因为保税港区可以提前退税,又建物流中心、中转中心。真正把青岛港和周边的港口,譬如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等串联起来。
山东省的港口发展政策明朗,就是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日照为两翼,同时整合整个山东的港口资源,共同打造东北亚的国家航运中心。
装备制造业受益清洁能源
火电在国内逐渐走下坡路,开始将其市场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
文|本刊记者 王颖
将火电生产能力向印度、越南等国家转移,把国内战略重点放在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上……在金融危机中,因为这些抢先一步的布局,使得上海电气重工即使在2008年最困难的时候,也缓解了不少经营风险。
在去年政府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要依托的十大领域重点工程中第一项就是高效清洁发电。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总裁吕亚臣告诉《英才》记者,像产业振兴规划这些中央政策对于自己所处的这个行业非常重要,如果不符合国家的大方向和战略,在科研、资金投入等方面得不到支持,一些重大研发项目最终将走不下去。
数年前,上海电气重工就看到火电在国内逐渐走下坡路,开始将其市场向印度、越南等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国内重点在核电领域进行布局。
2005年,上海电气还将旗下的有关核电、军工板块合并重组,成立了第一机床厂,现在它也是国内唯一的能够制造“二代加”技术的核岛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公司。
到了经济危机之时,造船、钢厂等设备制造大幅下降,核电市场却逆市上扬。吕亚臣说,在2009年国家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中,公司所在行业中直接受益的主要就是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未来12年,我国平均每年将有5-6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核电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快车道。目前,在核电领域,上海电气已经正式签约的有40多台机组,草签的也有10多台机组,而东方电气(600875. S H、1072.HK)、上海电气(601727.SH、2727.HK)、哈电集团是我国三大核电设备制造企业。
振兴规划同时还提出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和特种原材料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大型铸锻件是全球发展核电等大型装备的瓶颈,吕亚臣告诉《英才》记者,由于重大技术装备的大型铸锻件尺寸大、形状复杂、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产品试制成本非常高,废一个料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所以在自主化的过程中,亟需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支持。
就在一个月前,上海电气还实现了一次资本上的突破——收购民营企业无锡锻造厂51%的股权。吕亚臣说,经济危机让公司看到了分摊风险的重要性,从大型铸锻件的产品结构上看,正好缺一个6000吨的油压机,与其自己开发,不如与民营企业联手。未来,上海电气将更着重在高端产品,将低端的产品转移给民营企业。
石化业振兴力度不够
“200万吨以下的炼油装备应该全部关闭。”
文|本刊记者 王颖
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是国内石化企业最为困难的阶段,上海石化一天就亏3000多万元。但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和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2009年上海石化实现了21亿元的利润。
此前的十年,曾是石化产业快速增长的十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石化产业也进入一个下降通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纷纷暴露出来。
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这是国内石化行业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之一。目前,国内电石过剩1/2,焦炭过剩1/4,烧碱、纯碱等产品过剩1/5左右。
在去年初政府出台的石化调整和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
上海石化董事长戎光道告诉《英才》记者,产业振兴规划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力度还不够,比如200万吨以下的炼油装备应该全部关闭,而不是积极引导。严格控制新增产能,这话也不够明确,而应该近几年中都不允许新布点。
“引导关停,意味着很难关停和淘汰。”戎光道说,国际上一般平均产能是600多万吨,国内的标准与之相差得太远。2005、2006年,上海石化已经将250万吨产能的设备关停了。
过剩的产能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截至2009底,国内炼油加工能力已经达到4.8亿吨,而去年实际只加工了3.72亿吨,原油加工利用率只有77%,地方炼油企业开工负荷甚至不足40%。
目前,我国统计在列的炼油厂共264家,其中有100家只有100万吨产能。由于一些小的炼油厂和当地的财政紧密相关,即使在产能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炼油项目还是不断上马。
落后的设备没有及时地关停并转,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在不断投入,戎光道对未来国内石化行业的产能过剩表示担忧。上海石化今年计划加工原油1070万吨,比2009年实际加工量870万吨增加23%。
虽然我国的炼油和乙烯行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但却没有形成40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基地,而这些在石化行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炼油和化工是上海石化的两大板块。戎光道告诉《英才》记者,炼油的走势和国家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如果国家实施市场化的成品油价格,它将是一个利润不高、但非常稳定的板块。相反,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动,公司只能以化工来补贴炼油,公司的营运将可能出现问题。
化工领域则正好相反,利润可能很高,波动却非常大。目前我国的乙烯还有50%依赖进口,还有较大的产能空间。走高端路线,做精细化程度、技术含量都属于上层的产品,被认为发展前景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