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蓬勃发展,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政治和商业领域的领导力问题或欠缺领导力问题。
INSEAD亚洲商业与比较管理学教授迈克尔.维特(Michael Witt)说,虽然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仍然稳固,但北京领导层的权威并非无限大,以致往往会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形。
维特与佐敦.雷丁(Gordon Redding)合著的新书《中国资本主义的未来》(The Future of Chinese Capitalism)对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维特在接受「INSEAD智库网」专访时说:“外界以为北京的中央领导层总是左右着大局,但我却要挑战传统智慧...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他接着说:“当然,中国有政治领导层,但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摸着石头过河
在INSEAD 亚洲领导者峰会「中国的崛起」 专题研讨会上, 维特和彭博新闻社专栏作家威里.佩特(Willie Pesek)都谈到,中国的政经发展没有先例可循,唯有摸着石头过河。
威里佩特说:“我们讲中国还在摸索着发展,这听起来有点不敬,但却是事实。”
威里佩特在访谈中说:“我认为中国领导层就像指挥家,他们正在指挥一个乐团,乐团成员都是新手,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经验,合奏的却是一首大家都不太熟悉的曲子,他们正在想办法把这首曲子弹好 。”
佩特说:“在很多领域,中央政府只是提供政策蓝图,而由地方政府自行发挥。所以,我认为我们讲中国政府在摸索着前进,并非恶意讥讽。他们不能照搬美国、英国或德国那一套。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比工业化的欧洲和美国艰巨得多。”
维特说:“现在我们在中国看到的是一种很谨慎的决策模式,就是一些政策措施先行在某些地方试点,然后筛选出最适合的政策,再向全国推展。所以并不是北京中南海领导层一锤定音地制定经济政策后交由地方政府照办;相反,中央政府给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空间去尝试,看哪些政策行得通,哪些行不通。用中国经济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讲,这就叫做“摸着石头过河”。
维特说,可能在国家层面上领导力问题还是“问题不大”,但在企业层面这个问题却很“令人头痛”。
他说:“我认为,中国普遍存在的领导方式,即专制的指令性领导方式,对领导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国无论在财务管理还是技术管理方面都缺乏人才。在企业里面,事事围绕着老板,这种模式在制造业非常有效,也常常能减少成本。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业目前还处于优势。但是,展望未来,产品的价值在于品牌等其他方面。
他表示,如果老板们不愿意放弃对企业的钳制,他们很难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如果他们不下放权利,企业仍将保持一种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这种制度现在还行得通,但未来却很难在其他更复杂的领域获得发展。
「中国崛起」研讨会另一名发言人,戴尔中国总裁阿密.米哈(Amit Midha)表示,中国缺乏领导人才。他说:“中国的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下层;而在上层,中国拥有饱经历练的领袖,他们不但拥有丰富经验,而且道德操守不下于国际领袖。”
在中国协助多家大陆企业的3i通讯公司传讯总监帕特里克.邓恩(Patrick Dunne)则说:“我们在中国看到的那些成功的企业领导人都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这在欧洲也不多见。而我们支持的也是那些听得进别人意见,但又不盲从的精明企业家。”
尽管中国目前仍处在发展阶段,有些内地企业已开始向海外进行并购,收购专利和品牌。
维特说:“2005年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集团据说其实是一些美国人在操持大局,他们在指导中方管理层如何经营一家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当研讨会发言人被问到,若说中国大至国家小至企业都缺乏领导人才,为何中国经济还能够蓬勃发展呢?
维特回应称:“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没有人真的认为中国没有领导人,只是中国政治领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不如想象的大。”
他补充说:“中国自古以来都拥有强势领袖,但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决策模式却是由下而上,至少在宏观政策层面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