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经济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蹒跚而行,同时贸易额也大幅萎缩,在此环境下,世界各国对全球市场份额(当然,最终目的为收入)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各国政府都面临内部的压力来挽救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以及在此复杂形势下对国家间的贸易进行管理和协调,这样的特殊危机时刻似乎激发了众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经过几十年长期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在全球市场上日益增加的市场份额(主要通过低成本出口),中国在2009年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出口国,针对目前形势,中国有充足的理由对贸易保护主义担忧。
严峻时期
中国2009年出口并没有因政府经济刺激方案推动而随整体经济进行强劲反弹,在2009年,工业产出和零售销售是驱动中国GDP增长超过8%的两大动力,而同比下降的出口反而成为拖累全年经济的主要因素。尽管中国出口可能全年平均有所下降(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09年出口下降12.4%,净出口对全年GDP增长贡献为-3.4%),但根据世界银行所说的“中国制造业具备的强劲和不断增长的基础竞争力”,中国预计在2010年将继续扩大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大萧条导致全球贸易在2008年2季度到2009年2季度之间以战后前所未有的速度(15%)回落,这一点和上世纪30年代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否有很大不同?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TA)发现自2008年11月以来各国共有280项措施推出,其中有192项均为倾向于本国利益的不平等措施。不利于中国的关税措施被采用了31次,另外共有56个国有实施了紧急援助和进口许可证措施。在GTA数据库中,紧急援助和国家救援是使用最多的歧视性措施,共占所有歧视性措施的30%以上。事实上,非关税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即所谓的“逐步升温的贸易保护主义”, 如紧急援助和国家救援)已成为目前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特征。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趋势也可以在世界银行的“全球反倾销数据库”中找到证明。一份于10月份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在2009年3季度,世贸组织成员国政府已进行了44项新的产品级别的调查,采取了诸如反倾销和全球保障措施以限制进口。2009年3季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同比增加了52.6%,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贸易保护的要求同比增加了30.3%,先比而言,2008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为36.4%。虽然针对从中国进口采取保护主义不是新的现象,但2008年针对中国的新的进口限制增加了22.7%,并预计2009年为7.8%。
根据规则进行贸易博弈
与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报复,中国已表示更倾向于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诉讼。世界贸易组织过去曾很好地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贸易争端进行了仲裁,但对于中国是否能同样通过该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新出现的贸易壁垒,这点还有待观察。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的前几年,中国只被起诉了一起贸易争端,但在2006到2008年间,一系列新的贸易争端开始涌现,如所谓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歧视性待遇(2006年由美国、欧盟和加拿大提出),出口退税和补贴(2007年由美国和墨西哥提出),中国处理电影、音乐和书籍等知识产权密集产业方面的争端(2007年由美国提出),对国外财经信息公司的监管如彭博资讯、道琼斯和汤森路透等(2008年由美国、欧盟和加拿大提出)。就其本身而言,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诉诸了三项争端,但并没有因此反映出中国的战略和意图。中国在等待时机,选择在60多个世界贸易组织争端中作为第三方观察员,但自从2006年以后,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越来越多,至少对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而言,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主要的政治对手。
路边的石头
全球金融危机可能会引起如“大萧条”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09年11月由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开放的形势和危机前并无不同。此外,世界贸易组织自2008年10月份观测到的新贸易限制或反常措施对世界贸易机制的影响不到1%,并集中在农产品和钢铁产品领域。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世界经济恢复到良好状态。事实上,中国面临保护主义的威胁似乎远未结束。全球贸易警戒组织(WTA)调查发现有77项未决定措施如果得以实施,将损害到中国的商业利益。由于准备一项反倾销案需要长达12个月的时间,因此中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预计在2010年达到一个高峰。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往往会陷入媒体炒作,呼吁进行激烈的贸易报复,然而事实上,贸易争端是国家间复杂贸易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11月份人民日报在线问答上,欧盟委员会驻华大使赛日·安博再次向中国网民表示跨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是正常的。他将这些冲突比喻成路边的石头,当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你应该关注的是目的地,而不是这些路边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