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目前孟山都的研发资金并没有被全部用在转基因技术上。“种子方面的研发投入的确占到总投入的90%,但并非全部用来研究转基因技术。常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大概各占一半,两条腿走路。”艾博文介绍道。“粮食安全”与“粮食主权”目前孟山都在中国还处于战略投资阶段,支撑孟山都坚持下去的是中国农业未来诱人的市场预期。
研发力量的巨大悬殊可能是很多国家不愿向孟山都开放市场的原因之一。由于没有势均力敌的本土竞争对手,对孟山都任何一个产品的准入,都可能导致该市场一夜之间被孟山都鲸吞。
“在法国、德国、奥地利等欧盟国家,至今都禁止在本土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规定,转基因物质含量0.9%以上就需清晰标明‘本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大成律师事务所研究反垄断法的刘杰律师告诉《英才》记者。
而孟山都总部所在地美国,是对转基因产品接受度最高的市场。自1996年至今,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已有14年的商业化种植历史。目前,美国田间种植90%的大豆、80%的玉米、棉花与油菜均为转基因作物。据美国小麦种植者协会调查,每4个美国小麦种植者中就有3个支持将转基因小麦商业化。
“总的来说,美国公众在过去多年中对转基因技术的赞成态度一直没怎么变。根据第三方调查,有84%的消费者能够接受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爱荷华州南部的农场长大的艾博文现身说法,表示自己和家人已经吃了十多年转基因食品了。
但在中国,孟山都的路显然要难走得多。尽管认为中国政府对孟山都转基因技术的态度是“支持的”,但一提到“粮食安全”、“粮食主权”这些无法回避的话题,艾博文只能对中国政府的深远考虑,表示理解与配合。
让艾博文头疼的地方还有相关部门种子审定和转基因安全测试的环节太多,过程很漫长:“我们一直在申请各种证书,从环境释放、中间实验、生产性实验、安全证书评审到地方品种审定……只有到最后所有的环节都完成了,才能发给我们一张可以商业化种植的证书。”由于行业特性,正常的流程本身就相当漫长,而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还都可能不知原因地无限期卡壳。
产业安全虽不愿被提起,但似乎也在政府的考虑之中。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据相关数据,中国的种子市场价值已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种业企业大大小小有8000多家,但多以产、销为主,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仅百余家,科研经费投入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据专家估计,在转基因技术领域,孟山都一家公司的研发实力,就可以与整个中国相匹敌。
此前,孟山都在中国拥有三家合资公司经营种子业务,农达除草剂则由中化集团独家经销。由于种子行业对外资的严格政策限制,孟山都在中国的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孟山都在中国还处于战略投资阶段,我们在这里的生意非常小。”艾博文说道,支撑孟山都坚持下去的是中国农业未来诱人的市场预期。
一丝曙光终于从天边破晓。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此前23天,孟山都北京研究中心成立。与对孟山都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小于49%股份”的限制不同,研发中心是可以100%独资的。孟山都的“中国速度”或许即将出现拐点。
艾博文转基因的中国担心
《英才》:对孟山都来说,中国是开拓难度最大的市场吗?艾博文:不是。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的态度还是支持的,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也很大。我们在欧洲遭遇到更多的反对和抵制的声音。《英才》:你在中国工作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艾博文: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划,美国农民2012年就能用上抗旱玉米,非洲农民2017年也能用上,但在中国,依照现在的政策框架,可能到2030年甚至更晚的时间才能用上这个技术。这对中国农民来说是很遗憾的。我在孟山都的职业目标就是,力争让更多人享受转基因带来的好处。《英才》:你如何看待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的问题?艾博文:作为一个美国人,我非常理解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的担心。我们跨国公司的身份可能会吓到一些人,如果美国人的粮食由一家中国公司来控制,我们可能也会是这样的态度。《英才》:有人说美国超市里70%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也有人说美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都用作饲料和出口,本国人民并不食用。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艾博文:对于美国的转基因产品消费市场,有很多误解。我今天早上在一家中国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说中国是第一个将转基因食品作为主粮来消费的国家。这是一条错误的讯息,其实美国才是第一个。我们从1996年就开始将转基因作物应用到商业化生产中了,除了用于动物饲料,目前美国人直接食用的配方食品中,大约有60%—70%包含转基因成分,比如豆油、玉米油、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等。而且,美国超市中的食品包装上并没有特别标注是否含转基因成分。在美国,政府认为含转基因的产品跟常规产品一样安全,专门标注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导,也会增加成本。我们全家都吃转基因食品,长达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