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市场营销>文章页
世博经济与世博营销
字号:

类别: 营销与市场管理 时间: 2010-07-05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关键字:目录营销

消费者对世博会最大的心理反应就是“好奇”——想了解各国、各地在世博会上都展示些什么;更进一步,想去场馆现场看看。

官方数据显示,上海世博园在开园首二日(5月1日及2日),游客数量平均在20万左右,3日、4日二天大幅回落至13万左右,5日遭遇首场下雨天后入园人数锐减至8.56万。世博园5月10日截至下午5时30分,入园人数为10.56万。

世博前夕,上海市民纷纷谈论一个意外的惊喜:每家将获得一张世博门票、一张价值200元的纪念交通卡、一张世博地图和一枚海宝小徽章,海宝是世博的吉祥物。当地媒体纷纷以《俞正声开世博答谢单》为题,对此事做了报道,并援引俞的话说,这是为“感谢上海老百姓为世博会作出的贡献”。粗略计算下来,不包括发放过程产生的费用,这份“答谢单”耗资约18亿元。

对于庞大的世博预算来说,18亿元不算多。根据官方公布,世博园区仅场馆建设费用就高达180亿元,运营费用达106亿元;世博园区土地动迁投入达400亿元;而场馆之外的世博配套工程,花费更是数以千亿元计。

除了18亿,还有一个数字多次提及:“7000万人次”——这一预计的世博参观人数每经提及,都会使人对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的“钱景”怦然心动。实际上,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机遇”更在这一数字之外,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动、对区域经济的辐射,都足堪期待。

谭小芳了解到,根据联合国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和上海的实际,1名世博会的参观者对旅游、酒店、交通、通信、餐饮等13个产业有推动作用。根据这13个产业的产出效应,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半年时间里,如游客数量达到预计中的7000万人次,依照相关产业的乘数效应,直接收入可近800亿元人民币。历届世博会的数据表明,世博会可以带动举办城市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比如,西班牙塞维利亚在1992年举办世博会后,使服务经济的比重从1990年的57%上升到63%;德国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期间,第三产业增长率同比上升了3.2%,超出全德第三产业同期增长率2.9个百分点。

世博大幕未启,长三角“世博经济”已行走在先。浙北的德清县位于上海“两小时交通圈”内。副县长王少华一年多来赴上海不下十次,“大多数都是冲着世博会来的”,拜访世博会各组织方,问信息、找机会,回县里再向企业推介。德清已有地板、制管等多家企业交出了“世博订单”,即将参加世博会的国外客商也对县内莫干山脚下的农庄表现出了浓厚的投资兴趣。实施上,从上海筹办世博会开始,浙江大量嗅觉敏锐的企业早已把触角深深扎进上海世博会的沃土之中。

2009年,江苏先后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宣传推广江苏旅游,还精选了55条江苏“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向国际游客推出。其中,南京精心策划包装的“中世纪古都的瑰宝——南京明文化”、“一个朝代的缩影——南京民国文化”、“雨花科技之旅”等五条线路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江苏的建筑大军也对世博会的商机紧抓不放。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介绍,省内建筑企业总包的世博会展馆及附属工程项目达15个之多,包括英国馆、比利时馆、俄罗斯馆、震旦馆等,项目合同额超过32亿元。在谭小芳老师(预定谭老师世博营销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看来,世博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中国上海承办世博会,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2)媒体:制造上海全球影响力,同时立体化展示新媒体。

3)大众:上海总是能玩新花样,又好在上海白相买物私(游玩买东西)。

4)参展:品牌的概念无有定式,商品企业城市国家比肩。

5)智业:创意视觉决定于载体,世博互动平台创意价值。

6)价值:会展经济多元化繁衍,旅游地产以新形象利市。

在营销方面,人们往往将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相提并论。那么,奥运会是部电影,世博会就是电视连续剧。

始于1851年的世博会,堪称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历届世博会均是品牌的饕餮盛宴,成就了无数的品牌传奇。2010上海世博会更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值得说明的是,北京奥运会由于会期短(只有17天),企业在开展奥运营销时必须实行营销重心前置,在奥运开幕前即已完成主要借势营销行为;而上海世博会由于会期长达184年,涵盖了众多产业的旺季时段,因此企业可以实现与旺季营销同步。

如果说奥运会是一部电影,世博会就是电视连续剧,企业进行“品牌插播”和营销借势的机会大大增多,即使从现在起步开展世博营销,也尚不为晚。如何开展世博营销呢?我认为,应该围绕借势营销做文章。谭小芳放眼世博,众多没能成为世博官方赞助商的品牌又该如何借势世博营销呢?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总结了以下几点:

策略要领一:借势大事件,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般而言,企业开展事件营销,总是要预设一个条件——即品牌的核心价值一般应与事件的属性有密切关联。但对于像世博会这样的极具正面意义的“大事件”,则无需如此苛求,“密切关联”只是锦上添花的参考因素而非必要条件,只要有能力、有资源就该大胆出手。原因有三:

一是世博这类大事件,本身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只要借势策略有效,就能引起关注、引发互动参与,这比酒水企业搞一些常规的促销、路秀效果不知好多少倍;

二是只要能成功跟世博话题关联在一起,就能够树立起在行业内至少区域内领先的大品牌形象,这是一般的广告所难以达成的价值,对于一些区域性的品牌尤其重要;

三是借势世博营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营销行为,“参与世博”客观上对社会公共事业是一种良性促进,从一个角度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策略要领二:墙内开花墙外香

虽然不能成为世博会官方的赞助商,但“参与世博盛事人人有责”,只要用心,总是能找到婉转的“搭车”方式,甚至只要运作得当,借势效果不亚于赞助商。如同在最近举行的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中,一些脱离国民党参选的候选人反而赢得了蓝营选民支持,超越国民党推出的“正蓝”候选人一样。

谭小芳老师建议各品牌可与各地方政府合作,协助或联合其开展本地参展世博的宣传活动。一些实力较弱的地方性企业甚至可以跟地市一级的政府相关部门来合作开展,此外也可与各地政府驻沪办合作来开展共同宣传展示。这跟糖酒会其间的“会外展”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策略要领三:促使消费者参与世博、体验品牌

消费者对世博会最大的心理反应就是“好奇”——想了解各国、各地在世博会上都展示些什么;更进一步,想去场馆现场看看。鉴于此,谭小芳老师建议,各品牌一是可以相关政府部门合作,采取巡回图片展、电视电台节目、在标志性地段建设缩微展馆等,联合宣传世博,让消费者在了解世博的过程中加深对本品牌的认知

面对世博会——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诸多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谭老师建议采用“借”字,借名、借市、借力、借渠道、借势、借壳等等,五花八门。在营销策划的“借”字诀上,谭小芳运用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懂得舍,不懂舍的“借”就是抢!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目录营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