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则极尽喧闹之能势,表演几乎穿帮了。屡屡发话农业银行值3.5元/股,通过新闻媒体层层放大,换来市场更强烈的愤慨。农行高层也对基金发出通牒,低于2.7元/股,就不要申报了。
最后,发行价落在2.68元,反映出农行向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让利。接近2.7元的价格其实是农行理想的价格,但如果农行一开始就以这个价格发行,投资人势必会要更多的折扣。所以,就像商场打折促销一样,先把价格抬上去,人为制造让利的心理感觉。
农行在跟投资者博弈中占了大便宜,成就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政府手上的“阿斗”能接受资本市场监督,完善公司治理,勤勉敬业,提供长线回报,投资者也不会计较这点农行高价发行的蝇头小利。
硬币的正反面
看涨农行的理由是农行超过2万家分行,是目前世界上分行最多的银行。农行上市成功,主要的故事和亮点还是在基层。农行基层网点特别多,比其他三大银行基层网点的总和还多1/3,在每个县里都可以找到农行支行,在2/3的乡里面都可以找到农行网点。
在推销自己时,农行也把这个作为主打卖点:中国有9亿县域人口,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收益,蕴涵着大量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活力,这给了农行很好的服务空间和盈利成长空间。
但不容回避的是,农行的成本收入比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高,大家也反映,农行员工的待遇水平也是最差的,在柜台上用临时工更为普遍。可见,农行成本居高不下,根源在于效率低下,维持着超过40万人的庞大员工队伍,单人产值不高。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部分是源于金融资源获得的难易程度。农村人有根深蒂固的存钱习惯,于是,商业银行更多把农村定位于“提款机”,将招揽的存款在城市发放,博取更多的收益。反过来,农村人较难贷到贷款,还通常要忍受高出10%的利率,几乎是城市的2倍。
在县域拥有最多网点的农业银行,在县域招揽40%的存款,而投放贷款的比例只占贷款总额的29%。农行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使命并没有兑现。
农行上市发行策略就是强调新农行和县域经济,抛弃“包袱最重、坏账最多”的老农行阴影。农行过去备受争议的一点,在于通过财政部注资,在1999年剥离不良资产3458亿元。然而,不良资产在十年内快速生成,2008年,农行又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注资,继续剥离不良资产超过8000亿元,规模为四大行之最。
坏账生成之快、数额之大,使外界对农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怀疑。承销商在分析农行IPO策略时,不约而同反复强调“新农行”一词,向全球投资人推介,经过股改、注资、剥离坏账后上市的农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风险管控能力,再次与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站在同一平台上。
上市之后,农行必须每天面对和工行、中行、建行在股价上的较量,也必需清醒思考自身的竞争优势何在。
一定程度上,在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的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不仅仅是中国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根节所在。市场应该对立志要扎根县域经济、面向“三农”的农行投出信任票。坐言起行,希望农行不要让投资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