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央行发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7.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0.9和10.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5328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减缓几成定局,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空间不大。
M2增速环比意外下降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7.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0.9和10.8个百分点。
M2增速从去年12月以来已连续8个月下滑。而在数据公布之前,多数机构均预测7月份的M2增速将环比有所反弹。“7月份M2增速低于上月,比较出乎意料,因为我们此前判断7月为第三季度的头一个月,或许会有较大的增速出现。”渣打银行经济分析师严瑾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另有分析人士表示,M2增速已经回落至维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合理范围,预计央行不会继续收紧银根。
狭义货币(M1)余额24.0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1.7和3.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当月净投放现金638亿元,同比多投放40亿元。
张雷认为,7月份M217.6%的增速基本达到了政府的调控目标。下半年M2增速会保持在18%左右,如果是这样,整个货币环境将是适度宽松的。
贷款增量符合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本外币贷款增加488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328亿元,外币贷款减少56亿美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637亿元,低于上月6034亿元的增量。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由于基础货币投放仍然没有得到大力控制,各商业银行扩张信贷的动力相当充足,但未来信贷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回落。同时,随着监管部门对银信合作的叫停,以及对商业银行表外资产业务监管的加强,未来信贷增速将进一步回落。
渤海证券宏观策略部分析师张雷表示,“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信贷投放的监管都是比较严厉的,有传言称监管层甚至对每个月的信贷投放都有具体要求,新增贷款增速回落是严格监管的表现。从需求面来看,商品房政策调控也导致了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压制也影响了贷款增速。”
下半年加息可能性渐小
据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宏观经济数据,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涨幅创下年内新高。
张雷认为,全年通胀压力将保持温和。但从蔬菜、猪肉、租房价格的调整来看,通胀仍然存在上涨压力,整个三季度或将保持在3%左右。虽然三季度的通胀压力存在,但仍低于去年底和今年初的涨幅,更大力度地收紧货币政策没有太大必要,全年不加息的概率上升。他认为,三季度的CPI数据保持高位,挤压了货币政策的松动空间,如果四季度通胀回落,则可能有所松动——即减弱信贷投放的监管力度。
严瑾则表示,“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没有太大的调控余地,通胀并不是最大的担忧,还没有调整利率的必要性。最可能的还是动用数量工具,例如公开市场的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相关新闻 资金价格略有回落 紧缩预期“降温”
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稳定。
数据显示,国有大行昨日(8月11日)通过质押回购融出资金1729亿元,股份制银行亦融出679亿元。
周三货币市场指标利率——7天期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1.7030%,较前交易日的1.7470%下行5个基点;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收报1.4754%,较前交易日的1.4734%大致持平。3个月期Shibor涨0.49个基点,至2.4674%。
某大行交易员表示,随着光大银行IPO申购结束,基准回购利率略有回落。“估计等申购资金退款后,利率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此外,对于昨日上午公布的各项宏观数据,该交易员称,并未对债券市场和资金面产生明显影响。“市场对3.3%的CPI已有预期,因此影响不大;倒是新增信贷、消费等数据不太好,使政策紧缩预期有所'降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位市场人士处获悉,7月CPI同比涨幅虽超过3%的“红线”,但主要是受到翘尾因素和自然灾害等影响,所以央行选择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
华北一机构研究员认为,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央行可能因此进入政策观察期,待趋势确认后再确定经济调控的基调。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称,预计未来信贷总量和节奏不会调整,但年内加息已无可能,准备金率的调整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估计在10月份之前,政策仍将是以稳为主。”
根据公告显示,央行将于今日在公开市场招标发行860亿元3年期央票,但3月期央票暂停发行。业内人士称,在货币市场维稳主旨下,短期内3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可能将继续持平。
因本周到期资金为920亿元,若不考虑周四的正回购操作,央行公开市场本周或净回笼270亿元。此前央行公开市场已连续三周实现净回笼,累计回笼金额为16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