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一片希望的热土,也是一个动荡的江湖。”一位PE业内人士如此评论当前的PE市场。随着创业板的开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走向成熟,退出机制也日益完善,巨额回报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资本涌入国内股权投资市场,VC/PE空前活跃。
一方面是热火朝天的基金募集、项目投资、IPO,造就了一批崭新的明星企业,成就一个个新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全民PE”、“PE乱象”、“PE腐败”等浮出水面。面对质疑,是选择继续高歌猛进,还是逐渐回归理性?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800万家以上,占到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匮乏却是长期制约其发展的“先天顽疾”,如何利用好PE(私募股权投资)这一来自美国的“舶来物”,使得处在创业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获得资金上的支持,为优质上市企业找到“娘家”,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IPO重启以及创业板开闸,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走向成熟,退出机制也日益完善,各路资金争相涌入国内私募股权市场,加入热情高涨的“PE大军”,大大提高了PE市场的活跃度。私募股权投资正成为创业企业做强做大过程中获得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据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的统计,截至今年6月18日,仅在登陆深圳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中,就有57家公司吸引了来自102家PE机构的124次投资,投资总额为18.52亿元,平均每家创业板公司有两次以上的PE投资。
然而,中小盘股动辄几十倍甚至近百倍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也让PE市场变得疯狂起来,PE机构给一些Pre-IPO企业开出的投资价码也一路飙升,行业内的投资市盈率的“默认价” 已经从创业板推出前的8倍逐步走高,甚至有PE机构愿意出20倍以上的投资市盈率来争取所谓的优质Pre-IPO项目。
一位PE机构业内人士感叹,在美国等成熟的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投资者愿意申购,股票才能发行成功,“而我国A股新股发行中市场化机制的缺失却使得中小盘股票几乎‘不愁卖’,其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当然会被抬高,而且高得离谱!”
海普瑞 (002399)就是中小板股票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以148元的发行天价来计算,其发行市盈率高达73.27倍,而高盛通过投资其未上市前的股权而获得的账面回报率也高达93倍。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PE行业已经完成了初期发展阶段,先入者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跟随者和资金进入这个行业,同时也使PE行业里的竞争愈演愈烈。
韬睿惠悦中国区投资咨询部总经理冼懿敏业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PE机构都集中对热点行业的热点项目进行投资,同质化使得PE机构的投资连年增加,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高发行市盈率使得PE机构倾向于投资Pre-IPO项目,以谋求短期收益,使被投企业的自我估值高企。“其实,PE行业的投资策略非常多样,但目前国内PE行业中急功近利的行为使竞争加剧。”
“PE间的竞争导致投资估值过高,对于整个行业是有害的,长期下去,会伤害整个行业。”清科集团CEO倪正东也指出,当前中国PE市场处在一个近乎狂热的时期。中国的PE市场中已经有泡沫,而且泡沫有变大的趋势,需要谨慎和理性。
亚商资本董事长陈琦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早期的创业要谋求发展一般都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除了钱以外,PE的价值更应该体现在给企业带来的“其它方面”,比如PE机构为企业带来的企业价值评估、管理咨询、甚至贷款担保等增值服务。“要让企业和PE机构共同成长”,陈琦伟表示,其实,处于创业早期以及成长期的企业更需要得到这方面的支持。在他看来,这也是PE存在的真正意义。
“PE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行业,对中国经济转型的作用很大,中国的新一代企业群体将会在通过和PE的合作中产生出来,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和依据所在。”陈琦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