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财富观察>财经要闻>文章页
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引发通胀说法没有依据
字号:

类别: 国民经济 时间: 2010-11-16 来源:和讯网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央行 GDP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称,近期出现的“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人民币引发通胀”的说法没有依据;去年M2/GDP大幅上升是特殊现象,不能因此得出M2/GDP还会进一步攀升的结论。从2002年末到2010年9月末,外汇占款由2002年底的2.21万亿元增加到19.5万亿元,增长率7.8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则由49%增长到了121%。

  和讯消息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称,近期出现的“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人民币引发通胀”的说法没有依据;去年M2/GDP大幅上升是特殊现象,不能因此得出M2/GDP还会进一步攀升的结论。

  张健华在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采访时并重申,下一阶段应尽快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政策工具,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新高,通胀问题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有媒体报导称,目前货币已经超发,这直接加剧了通胀压力。报导的计算方法是以M2减去GDP,由此得出结论:截至今年9月底,超发货币接近43万亿元。

  张健华指出,货币是个存量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个流量概念,两者不能直接相减,更不能用一个时点上的存量数去减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流量数。

  “至于近期市场上出现的‘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引发通胀’的说法,既缺乏理论依据,也没有现实基础,不够科学和客观,”他表示。

  张健华并称,货币与经济总量之间也不存在固定的最优比值。由于各国M2统计口径不一致,所以不能简单地用M2/GDP比率进行国际横向比较。

  他认为,中国的M2/GDP并不是持续上升的,2004年至2008年呈稳中下降态势,由2003年的1.63下降到2008年的1.51。而去年该比率大幅上升是一个特殊现象,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情况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并不能因此得出中国的M2/GDP还会进一步攀升的结论。

  他并强调,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活动对货币和其他交易工具的依赖越来越重,导致金融资产总规模在经济总资产中的比重上升。衡量金融深化的一个指标就是M2/GDP。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M2/GDP上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M2/GDP偏高,这说明还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货币化过程的影响、较高的储蓄率的影响、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的影响以及金融创新不足等。

  报导并援引他的话称,外汇占款太多,也是造成基础货币源源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从2002年末到2010年9月末,外汇占款由2002年底的2.21万亿元增加到19.5万亿元,增长率7.8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则由49%增长到了121%。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