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的个性化服务与目前西方银行业所推崇的“个性化服务”在水平和层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进行中西方银行个性化服务的差异比较,以资借鉴,对于正处于银行服务理念转型期的中国银行业管理者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
随着银行业的迅速发展,个性化的服务将会是更贴近顾客感受的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了客户的直接体验,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个性化服务,就是满足不同客人合理的个别需求,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银行个性化服务营销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表示,银行的客户都有各自的习惯和喜好,能提供即时、灵活、体贴入微的服务,比起银行以往的标准化服务更具有竞争力,具有超前意识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受到宾客们的青睐。首先,银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以优质核心服务为前提2、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3、与银行经营方向一致4、体现银行特色5、注重社会效益
银行的个性化服务是一种超越银行常规服务规范的服务,是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当然,要想给银行客户提供恰到好处的个性化服务绝非易事,只有用善解人意的心态配合创新的举措,才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令人感动且无法忘怀的优质服务,甚至让最挑剔的客人无可挑剔。欢迎进入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的课程《银行个性化服务营销培训》,寻找银行个性服务营销的全面解决方案!比如,课程中,谭老师会提醒学员注意——银行个性化服务营销的关键点管理,简单来说,有如下5点:
1、满足并超越客户需求2、做好客户期望管理3、健全完善客户档案4、注重内部培训与激励5、做好内部沟通与协作
在营销常规战的夜空中我们总能看到流星闪过,那瞬间的绚烂足以让我们国内银行界看到希望所在,出路所在就是——营销个性化。中国银行企业的品牌普遍缺乏鲜明独特的个性,由于品牌没有核心价值,它就很难体现了一个品牌的内涵和个性,更体现不了品牌的差异性,比如,瑞士银行以“安全、稳妥”的品牌个性闻名于世,使其成为世界各地资金聚集的安全港,也成为人们喜爱的保险箱。
同时,近几年来,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各银行相继推出了各种有个性化的银行卡,如教师卡、奥运卡、生肖卡、读书卡、龙卡、和卡等等。这些新颖别致的银行卡的推出,标志着各银行已经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内心需求,银行服务由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过渡了,说明了银行服务“个性化”时代己经来临。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吧——
日本商人吉田正夫有一次去菲律宾探亲,他看到海边石头里有一些成双结对的小虾。细问后才知道,这些自幼钻进海边的石头缝中,在里面成长无法出来的雌雄虾,共同度过一生。在当地,这些小虾作为玩物出售,生意比较平淡。吉田正夫认为,这些小虾不应该不好卖,关键是所卖的商品缺了点什么。他想:这一对对从一而终,爱情不变的小虾,不正可作为夫妻永远美满的象征吗?于是,他给这些对虾融入了永结同心的爱情故事,并取名为“偕老同穴”,很快成了畅销的结婚礼品,连开分店,仍供不应求。
纵观中国的银行业,由于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个性,很难找到“差异化”,自然不利于品牌的传播记忆。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房贷产品的口号“要买房,找建行”,当着企业的广告语大力地宣传,很显然是不利于建行其它新业务开展的,而后来它推出的“建设现代生活”的广告语,又太过空洞化,很难使消费者共鸣。
同时,交通银行的“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城市生活”,又同建设银行的广告语十分雷同,两者的个性不鲜明;再比如中国银行的“全球服务”,而全球服务的银行很多,同国外的银行相比,中国银行还差的远呢!显然体现不了品牌个性,虽然中国银行在外汇结算方面有优势,但是它的“全球服务”还是任重而道远,那么,如何塑造品牌个性呢?在此,谭老师老师简单地阐述一下:
首先,做好品牌定位。因为银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做好自己的定位很重要,特别是目标人群的定位,而品牌个性是品牌的人性化表现,它具有品牌人格化的独特性,如果一个品牌没有人性化的含义与象征,那么这个品牌就会失去了个性,因而,品牌的个性特征是由人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同时,谙熟这些特征及定位,才有利于品牌个性的塑造。
其次,建立好的品牌形象。金融产品品牌一旦在客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将会大大提高银行业品牌的附加价值,这对银行业整体形象的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一种金融产品品牌得到推广以后,品牌就成为一种有效的广告,会在客户心目中产生一种联想效应,有助于银行业按不同细分金融市场的要求开展特色的金融服务。
第三,进行品牌细分,给予某细分品牌人格化,并得到消费者心智认同,从而建立品牌个性。比如招商银行“因您而变”的品牌定位,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成为招行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法宝,特别在零售业务方面,进行了品牌整合,就是很好地从消费者的年龄来细分,分为“炫彩、浪漫、和美、丰硕、悠然”人生的五个阶段,真正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财力多少和实际需求,去对照自己消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更好地体现了招行的人性化及“伙伴一生”的关爱,这种方式,是比较容易使消费者共鸣的,有利于建立招行的“自信、创新、成功”的品牌个性。
谭老师了解到,在银行个性化服务营销方面,一些外资银行正走在前沿。比如,一家美国零售银行华盛顿信托银行的Occasio分行试图营造一个真正欢迎顾客的环境。一些分行配置美食餐厅一样的迎宾员。装饰则充满了动感,甚至就如同是一个为孩子准备的游乐场。冷冰冰的柜台和出纳隔栏让位于宽敞的大厅和“圆桌型出纳席”,也没有了钢质现金抽屉,因为票据通过自动柜员机一样的机器进行分发。任何受过交叉培训的,获得授权的员工都可以履行出纳任务,以及开设帐户和批准一定程度的贷款。整个体验完全不同于大多数顾客所习惯的体验。
另一家美国机构,商业银行则遵循类似的零售路线建立起自己的分行战略,强调欢快和一以贯之的服务及创造性的促销。分行一周7日营业,并遵守全公司范围内的10-10制(提前10分钟开门,延迟10分钟关门),并致力于减少出纳击键的平均数,以此加快服务步骤。在内部则营造明亮和焕然一新的氛围。
再比如,从香港到台北,都是发达的华人社区,入住的也都是城市里最好的几家酒店,且不说香港香格里拉的热情迎宾,就是台北一个不太着名的酒店,我问前台:酒店附近银行有没有?他也是一定要带我到看到银行标志的地方才肯罢休的。在这家酒店的商务中心发传真,对方收到的传真是A4纸张的一半大小,但是也能看清楚,并不需要重发。但是那个服务员一定要重新发送,而且一再道歉,说有可能是她将传真机设置错了,当然第二次一定是免费的。
我在给银行讲服务营销的课程上,将香港的门童、台北的前台服务对比老美的“职业化”服务,强烈感觉到东西方在服务理念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在豪华酒店,软件(人的服务)方面东方远远超过西方,酒店客人只有在东方才能真正有那种“上帝”的感觉,而且这样的情况在新加坡、泰国普吉岛、印尼的巴厘岛等也是司空见惯。东方人传统里的谦卑、礼让、好客为服务业做了很好的文化铺垫;而西方的“自由、平等、契约”观念,在服务业同样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在服务体验上的显着差异。为什么要讲上面的内容呢,我就是希望国内的银行在软件服务上呢,是否可以借鉴日本、台湾、香港的服务理念,回归我们东方的好客传统呢?如此,必定能打造出极具东方特色的“中国服务”来!
银行到底如何进行个性化服务营销?个性化服务营销就是自始至终以品牌个性品牌核心价值的个性层面贯穿于银行经营运作之中的营销之道,谭小芳老师结合常年实战经验,总结出银行个性服务营销三部曲:寻找个性之根、形成个性之树、传播个性之花:
1、寻找个性之根。首要任务是寻找品牌个性在哪里,品牌的个性常常由四个元素构成:个性化顾客、个性化需求、个性化产品、个性化区域。
2、形成个性之树。企业家必须从服务、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以确保整个经营体系能够去支持、形成和持续改进品牌个性不是空洞的漂亮话,而是可以真真切切地为顾客所感知。
3、传播个性之花。最后一步就是对品牌个性进行深度的传播,使得品牌个性成为占据潮头的竞争优势。谭老师认为:个性营销的本质在于通过价值创新来引导市场,而非迎合市场,这是个性营销的优势和魅力所在。
"银行定制营销理念"是市场微观化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它要求银行能够提供给市场以多种产品的选择,使消费者"一旦拥有,别无所求"。总之,谭小芳老师认为:营销人要借鉴其攻心战的精粹——不仅把握了消费个性化、主导化的消费心理,而且还要顺从它,呼应它。最后,谭老师希望银行界同仁借助个性化营销的武器,突破银行模式化营销的"围城",迎来自己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