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势,近三年来生长最为奔放的电商公司之一,3年跑出300倍的增速。隐身其后的郭去疾,擅方向、善精密,更重要的是,喜野蛮,以至于每每忘了自己是个海归
文 | 本刊记者 王长胜 编辑 | 张刚
约访郭去疾,是件困难的事情。他深居简出,不混圈子,不见媒体。这并非一个典型电商人的作派。
电商是个江湖,圈子文化盛行,同行间小聚频繁(酒吧餐馆里吃吃喝喝),大聚壮观(各种论坛上谈天说地)。电商人对媒体普遍友好,他们需要宣传,需要曝光,需要知名度。身为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CEO的郭去疾却一反常态,“闷声发财”。
见郭之前,以为他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宅男”:不苟言笑,不善言谈,埋头经营。第一次和郭共进午餐,他就颠覆了我的猜测。他说,刚回国时,觉得过马路是件很恐怖的事,人们都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后来,他过马路让别人觉得很恐怖,因为他学会了在中国过马路的“本土规则”。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想在国内生存,就要野蛮一点,过马路如此,创业亦如此。
工科男的成功学
郭的座驾是宝马3系,过路口抢红灯,提速可以更快些。他开车去一个地方从来不按照既定路线按部就班地走,而是根据情况随时变化,遇到红灯就右转,大不了下个路口再左转,只要大方向正确即可。他说这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郭的大学时代,正值出国留学热潮。与郭同辈的很多同学听说学生物容易出国,便转头去学生物,结果出去之后又找不到工作,再转学计算机,没成想刚学完,互联网泡沫又破灭了,然后又转回去学生物,读博士。这一绕,七八年就过去了,还没毕业,还在学校里待着。还有一些同学,在美国等绿卡,一等就是五年,又赶上经济危机,东一家西一家不停换工作,过了多年,绿卡还在等,事业人生停滞不前。
“没方向感。”郭称这拨人。
郭去疾是18岁前就把一些事想得明白的那种。高中毕业被学校保送,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北京大学物理系,二是中国科技大学。郭选择了后者,只因后者的保送生实行美国大学的方式,进校时不选系,大二结束时可以自由选系。所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跟数学系学数学,跟物理系学物理。至今,郭对此还是津津乐道。他基本上可以跟任何领域的人聊上几个小时,这对他做企业帮助很大。他说,初级的企业家是凭着自己的理想在管理,而优秀的企业家是凭着广泛的常识在管理。显然,当初的选择有助于他在常识方面优于他人。
“人生就像是一场选拔赛。”每一次被选中,郭都告诫自己一定不是被选中里面最差的一个,肯定有比他更差的也被选中了;如果没被选中,他也不是没被选中里面最好的一个,肯定还有比他更好的人没被选中。
在郭看来,很多成功者,只是一个抛硬币的结果,和中彩票的人没有太大区别。不过,郭并不怀疑一个人是可以系统性地去成功的,根据自己的资质、情商、智商、知识架构等一系列指标,制定一条适合自己成功的路径—这是典型的工科生思维。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完MBA之后,郭去疾又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加盟Google中国(此时Google正要进军中国市场),二是加盟中国卓越担任营销总监(此时亚马逊已完成对中国卓越的收购,郭作为亚马逊收购团队中唯一的中国人全程参与这场收购)。郭选择了谷歌,先是跟随李开复(微博 专栏)做总裁特别助理,后转任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
2008年底,郭离开谷歌中国,创立电子商务企业兰亭集势并任董事长兼CEO,做跨国B2C的生意,把中国的商品直接销往美国为主的外国消费者手里。
在北京东四环边25层的办公室里,郭去疾站在窗边俯瞰东四环上的车水马龙以及整个CBD景观,他忽然觉得自己和这个环境很搭,似乎注定就应该站在这里。若是五年前,他可能会说以后会去上市公司做CEO或做风投的合伙人。
首先,做一名电商人,必须面对产业链条上多个环节,这需要比较综合性的管理能力,他很合适;其次,电商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跨国电商,需要有比较强的建模能力和软件开发经验,他也合适;第三,电商要面对很多前端的用户体验,而一个在谷歌这样的专注用户体验的公司熏陶出来的人比较合适,他也符合;第四,电商更广泛地涉及到广告投放和推广,数字化管理,他很合适;第五,兰亭集势是做国外市场的,需要国际化视野,作为海归,他也合适;第六,电商的起步和发展需要一些投资,在谷歌时负责对外投资的他,也很合适。
“所有这些元素加在一起,好像这个就是最适合我做的事情。”郭去疾对《中国企业家》说,“如果成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的话,我们成功的概率是比较大的。贝索斯(亚马逊创始人)是做程序员出身,在美国的电商CEO里很多是做程序员出身,恰巧我也是,而在中国电商CEO里,几乎没有程序员出身的。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当初,有投资人问郭去疾,到底是更享受领导一个公司的过程,还是更享受研究并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郭想了下说,更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当我意识到这个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定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份工作了。”
至此,郭找到了一条适配自己的道路,精密地计算着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