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一档电视节目的“引爆点”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1-06-23 来源:《创业邦》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
乍听到《非你莫属》,必然会让人联想起那个24位单身女性集体相亲的节目《非诚勿扰》,尽管后者已经不是电视上的新鲜面孔。但是现在,另一档类型雷同、主题不同的电视节目,以黑马的姿态闯入观众视野

乍听到《非你莫属》,必然会让人联想起那个24位单身女性集体相亲的节目《非诚勿扰》,尽管后者已经不是电视上的新鲜面孔。但是现在,另一档类型雷同、主题不同的电视节目,以黑马的姿态闯入观众视野。

实际上,“两非”不是姊妹,但是同根同宗,源自英国BBC一档男女约会节目《take me out》。只不过到了《非你莫属》里面,台上闪亮的单身女性变成12位执掌中枢的企业创始人或高管,舞台中央的那个人,以求职的名义与12位嘉宾把大多数人都会遭遇的职场经历搬上荧屏。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台上有12家企业的老板——波士团,同时对轮流上台的求职者进行现场多对一的面试。如果这一轮的求职者跟哪家企业对上了眼,下台就签合同;否则,走人。

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公布,《非你莫属》在5月8日的收视率已经达到1.1,同一时段节目最高排名曾达到全国第二,而且从去年11月播出至今,1/3数量的节目都是排名前三。

假如拿收视率来衡量节目成败有些抽象,那么《非你莫属》已经在不菲的广告之外,拿到不少真金白银。随着收视率的节节攀升,企业所要付出的成本也在被推高。从参加一期节目免费开始,已经逐步水涨船高,目前每位嘉宾的单场报价是10万元。

如果说《非诚勿扰》的横空出世和突然走红,暗合了社会上炙手可热的“剩女”现象,《非你莫属》收视率的蹿升,多少让人有些意外——职场招聘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上班这点事》就是一档以大学生职场招聘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时间比《非你莫属》提前了3年。遗憾的是,《上班这点事》并没有在观众群中引起“两非”节目一样的效应,而且已经停播。一个已经失败节目的主题再次出现在《非你莫属》,等于经历了一次复盘和再造的过程。

《非你莫属》的制片人刘爽说,从业十多年来,这是他自认最有成就感的一档节目,但却是做得最轻松的。“我们只是找人,每天见不同的人,琢磨完人,我就把录像的人推上去,爱怎么说怎么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千万别问我怎么说,你就是自己那个样子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同江苏卫视“傍”上了《非诚勿扰》,《非你莫属》已经成为天津卫视的一道招牌菜。根据电视台全天的收视率统计,天津卫视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排名位列全国第5,《非你莫属》单个节目1.1的收视率无疑在其中大大起到了提振作用。这一切不禁让人要问:《非你莫属》,凭什么?

这是一款“心理学”产品

故事1:那天,刘惠璞半夜等着看球赛,闲来无事在网上晃悠。结果发现新浪微博上有差不多来自15个国家的将近100多个中国留学生给他留言。他说当时就震惊了,立马打电话把刘爽从被窝里拎出来说,“你赶紧看看。”有的说,“看完那期节目,我们很多留学生吃饭的时候都在讨论。觉得要好好学,起码得把英语能力塑造起来。”有人表示,“刘老师,你不要对海归戴有色眼镜。他不能代表我们学校。”刘惠璞还接到短信,“你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在留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上述片段发生在一期“很暴力”的节目播出后。引起“轰动”的原因是以世纪佳缘副总裁刘惠璞为主的嘉宾,对一名硕士毕业的海归学生实施了沉重打击。因为他操着一口地道的中国式英语,期望一份管理咨询类的工作。在波士团的12位老板看来,很显然他的期望和现场表现出来的能力极不相符,尤其是在刘惠璞的高压面试外加强势语言的攻势下,就是对他有点好感的老板,似乎也不愿再为他保留亮灯。

而之所以这轮面试在节目以外引得中国留学生如此关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把台上那名小海归想像成了自己——“假如是我,会是怎样?”

这种心理正是职场招聘电视节目市场基础的重心。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节目总监祝永泰说,“过去是大家想偷窥别人的隐私,而现在跟人们生活或未来相关的事情,绝对是重要于一般娱乐(节目)之上的。找工作永远存在于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假如你跟别人同时应征一家公司,前面一个人考完后,你肯定也很想听到考官问了他什么。所以,把现实中的情况反映出来,所有的人都会关注的。”《上班这点事》就是祝永泰做过的案例。

从另一个角度讲,电视现场招聘的形式能吸引求职者的参与和关注,苗建认为,这是连接老板的一种有效通道。他在《非你莫属》播出两期之后发现了它,然后主动报名参加。现在他是世纪佳缘培训事业部的副总经理。苗建也是一名海归,在海外有着七八年的工程类工作经验,参加节目时,他刚回国不久。

“作为一名海归,在国外待很多年,国内没有人脉,你又有一定的能力,怎么找工作?当你在台上的时候,一下子就有了跟12位老板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这就相当于12次机会,而且都是跟公司最高层进行沟通。”苗建说,凡是参加《非你莫属》的求职者,是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的。

作为台上的嘉宾,刘惠璞又做过HR,强调人力资源使用观的正统,他的看法保持了一贯的强势和深入。“作为观众来讲,他要得到的并不是结构化面试、头脑风暴等这些基本的面试手段。如果想了解面试过程的话,我觉得播一期节目大家都感知到了。其实观众需要了解的是,动态的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什么样的员工受不同企业的偏好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了解每一个职业的内涵和诉求。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去引起多的话题进行纵深性的讨论。”

除此之外,职场招聘节目无意间成为企业雇主品牌营销的最佳承载体。《非你莫属》播出后,老板们在百度的关注指数都在1500左右。要知道,平常为大家所熟知的网站的关注度普遍都在2000~3000之间。刘惠璞透露,这档节目的热播,让应聘世纪佳缘的人数明显上升;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也表示,通过《非你莫属》的影响而增加的个人微博粉丝,很多已经成为百合网的忠实粉丝。他说,“通过节目中企业的领导所表现出来的魅力,进而去了解、认可企业本身,然后形成一种品牌的口碑传播。”

换句话说,老板们现在也很需要从幕后走到台前,为他们自己个人做品牌营销。“这种企业雇主形象就会造成,受众不是我的员工就是我的拍档,不是我的拍档就是我的客户。”刘惠璞说,“我们希望这样的节目再多一些。”

上述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人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这个节目能跟电视观众产生某种关联,或直接或间接。正是这种关联,催生了职场招聘的电视节目形态。

祝永泰早在2007年就打造了《上班这点事》。这档被定位为“职场轻喜剧脱口秀”的节目,尽管有刘仪伟坐镇主持,面向求职形势险恶的大学生群体,5个伯乐团现场招人,职场导师的角色也没有忽视,但就是没有唤醒观众内心雪藏的一种情绪。现在回过头来看,祝永泰认为,当时的节目还是比较雏形,也比较简单。

国外一对多模式的真人秀节目成功播出后,引发了国内电视节目制作人的群体性思考。“多女或者多男选择一个,这种模式的成功展开了一个新的契机。”祝永泰说。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算是这波学习浪潮中比较成功的舶来品。

自然而然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合适的内容应用到这种成功的模式。祝永泰认为,“求职者跟企业之间也存在一份情感,类似于男女之间谈恋爱、交朋友。所以这种模式可以转嫁到职场,我觉得是成功的一个方式。”

这种观点正好与刘爽策划《非你莫属》的思路相吻合,他们想做一档职场类节目,想来想去,认为国外一对多的真人秀模式能够承载,就这样,去年7月份的一天,他和团队花了三四十分钟,《非你莫属》的大概样子就这么出来了。一个半月后,这档节目已经进入到制作阶段。11月份,《非你莫属》正式落地天津卫视。

就在《非你莫属》亮相荧屏的时候,祝永泰和团队重操旧业,希望能研发一个职场招聘的新版——《中国职场好榜样》。可以说,他们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因为这档节目直到今年7月初才会在第一财经和宁夏卫视播出。节目的总体形态就是一对多的真人秀,但为了区别于《非你莫属》,他们只能在角色设置、企业与职位挑选等方面寻求差异化。祝永泰自己也知道,《非你莫属》是第一个采用国外真人秀模式的职场招聘节目,天然占据了在观众心目中先入为主的优势。

把冲突和争执变成一种常态

故事2:第一期录节目的时候,一位50多岁的李师傅上来应聘司机。面试过程中,他提到会打形意拳。慕岩听闻,特别想上去跟他一块儿练练。因为他自己也练过。但是他没敢,“节目组可不可以呢?应该可以。但这会不会影响到自己老总的形象?”正犹豫着时机已经过去了。几期之后,Boss们逐渐放开了,面对一个学武术的女求职者,慕岩拉着刘惠璞一块前去挑战,结果一招之内被对方放倒在舞台上。这一段没被剪掉。

其实《非你莫属》的亮点言简意赅,大致可以总结为4点:各色人等的求职者是如何展现自己的;Boss们给求职者提供建议,相当于职场培训;难得一见的Boss们之间的交锋,可谓针尖对麦芒;还有主持人张绍刚与求职者、Boss们之间的互动。

就刘惠璞的个人感受而言,最早Boss们就是单纯地作为一个企业的雇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雇员。所以核心是求职者在Boss们面前最好地展现自己。刘惠璞吐了个烟圈,对《创业邦》谈道,“求职不是单纯地回答面试官的问题,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应该是求职者去吸引考官的注意力。假如有个求职者能主动地把自己表达得很清楚,考官何必费尽心思去挖掘其他人呢?”

但是刘惠璞又觉得,《非你莫属》所引出的话题并不只是求职的话题。“求职的话题只是其中一部分。我觉得有时候这个栏目就有点儿像谈话、招聘外加培训、管理商界论坛的各种方式的结合体。所以它所引起的关注点,不仅仅是求职者和大学生群体。”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