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硅谷公司卖广告:不承认自己是新一代媒体公司
字号:

类别: 营销与市场管理 时间: 2011-08-09 来源:《成功营销》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互联网广告
在硅谷的101国道上兜一圈,或北望西雅图的方向,四处可见各种媒体公司。预计2011年他们的广告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但你会发现这些大公司都不肯承认自己是靠吸引受众以销售广告的新一代媒体公司。

  文 /Chip Bayers 翻译 / 许杨晶晶

  在硅谷的101国道上兜一圈,或北望西雅图的方向,四处可见各种媒体公司。预计2011年他们的广告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但你会发现这些大公司都不肯承认自己是靠吸引受众以销售广告的新一代媒体公司。

  “我们是核心技术公司。”谷歌首席商务官尼科什·阿罗拉(NikeshArora)说。去年她的团队拿下了100亿美元的净广告收入。

  “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媒体公司],而且说实话,我对答案也没兴趣,”Facebook(脸书)的全球广告副总裁大卫·费雪(David Fischer)有些不耐烦地说。去年脸书广告销售达18亿美元。

  “微软首先是一家技术公司。”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广告部的首席销售基思·洛瑞兹奥(KeithLorizio)说。

  有例外吗?雅虎还有东海岸的美国在线(AOL)都曾是领先的技术公司,但现在落后了,于是尝试转型为媒体公司。关于媒体公司的称号,“我完全接受,”去年11月加入雅虎负责美洲区业务的罗斯·莱文索恩(RossLevinsohn)说,“媒体这行是最刺激的。”但那些价值几十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技术公司绝不会羡慕雅虎、美国在线或者其他做媒体的公司。

  打造大环境

  多年来广告主和其他出版商一直说,如果公司聚集受众并由此而销售广告,那它自然而然就是媒体了。下一波技术革新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降低销售价格,为了生存,这些公司不得不吸引大品牌,而这一点他们还没能实现。因此,或许他们终将接受媒体公司的标签,而且也像媒体公司一样开展业务和打造大环境。技术公司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必要性。

  大品牌一直都依靠媒体提供的大环境来传递信息。他们也希望合作伙伴能意识到这一点。正如莱文索恩指出的,这就是为什么电视台一贯重视周四晚间档:他们知道当天晚上播出最好的节目,或者是最受手里有点闲钱的那部分观众欢迎的节目,肯定会吸引到最大的客户,因为从电影工作室、汽车到每个大型零售商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周末购物和娱乐做准备。也正因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把他最经典的广告打在了《纽约客》上,当时这本杂志是每个成熟都市家庭主妇必备的时尚圣经。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为玉米乙醇游说的团体购买了周日脱口秀而不是肥皂剧的时段。大环境是一切。

  而如果数字世界想要实现2000亿美元广告收入的目标(谷歌总裁埃里克·施密特称这是未来十年内该行业的总目标),则需要创造二十一世纪的这种大环境:能帮助建立品牌身份的环境。

  在成功的表象下,数字媒体行业整体实际是陷于生存危机的。网络千人成本(CPM)持续下跌,大多数品牌广告主拒绝进入数字领域,以至于出现了600亿美元的缺口;行业分析师认为,如果从消费者在数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来看,广告主应该把这些额外的钱花在今天的互动媒体上。

  这个缺口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这些公司的管理层究竟有没有认真对待广告,怎么能让600亿美元潜在的收入白白溜走?

  广告主习惯了与传统媒体保持共生关系,彼此也相互理解。媒体制作内容,收取溢价,同时也宣传媒体本身;而营销者则抓住目标受众,即愿意购买其品牌的消费者。但这种共生关系在数字领域尚未建立,硅谷拒绝接受媒体的定位并以广告为其存在意义,这让广告公司的经理人无比沮丧。“[他们]拥有新媒体,却戴着技术公司的面具。”WPP总裁马丁·索瑞尔(Martin Sorrell)不久前告诉。

  他们之所以还不像媒体公司,是受其根深蒂固文化的影响。的确,工程师和硅谷的工科文化一直都有点瞧不起广告和广告销售员(通常正是这些人最终接管媒体公司),觉得他们太麻烦、太嚣张,而且太笨。硅谷的任何一个较早涉足技术公司的风投资本都会告诉你,技术公司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关键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靠租用而不是销售该产品来获利。那些收技术租金的公司在华尔街估计往往最高。

  媒体公司则不同。风投资本深知这一点。要是把自己变成靠出售广告为生的媒体,就只能拿到媒体公司的估值。这真是讽刺,因为硅谷的科技平台公司沦落到只能靠卖广告赚钱。

  所以他们不爽。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谷歌推出关键字广告(AdWords)之前,技术公司似乎更喜欢解决广告业务模式中的瑕疵,而不是想办法让品牌网络广告变得更容易更有效率。(史蒂文·列维(Steven Levy)在《谷歌内幕》(In thePlex)一书中写到,“谷歌从上至下都充满对传统广告的蔑视。”就像开发关键字广告的工程师埃里克·维奇(EricVeach)对列维说的那样:“我恨广告。”)

  一位不满的广告主说硅谷的公司“总在试图寻找解决一切问题的‘黑匣子’方案”。维奇在向列维描述谷歌在界定某搜索广告是否“相关”的时候承认,“你很难向广告主解释清楚。”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硅谷的大公司能否最终向麦迪逊大街(美国广告业中心)做出广告主想要的那种解释和那种销售,从而吸引大品牌并赚取利润?

  暗流涌动

  表面看来,2010年数字出版商一片大好。根据交互式广告管理局(IAB)的数字,总广告销售从227亿美元增加到260亿美元,增幅超过16%。数字媒体如今已经超过平面媒体,名列受众媒体消费时间的第二位,仅次于电视。但这些钱多是从直效广告转移过来的。正如IAB的CEO兰道尔·罗森博格(Randall Rothenberg)说的,网络“正在取代美国邮政”。

  数字媒体“应该”拿下的600亿美元几乎都来自大品牌公司。从2011年电视预售会也能看出,尽管电视受众总数是在下降,广告主居然还是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千人成本,直接下单就超过180亿美元。

  与此同时,数字广告库存的定价也越来越难懂。IAB数据显示,千人成本持续下降,不仅是大家都讨厌但却仍然无处不在的旗帜广告,连应该吸引品牌公司的较新的显示广告位也一样。套用两年前博斯管理咨询公司(Booz&Company)的顾问克里斯·伏莫(ChrisVollmer)发明的名词,2010年16%的增幅其实是“低垂的果实”——主要是从传统直销、垃圾邮件和黄页等线下广告那里偷来的,而不是来自利润丰厚的品牌公司广告。

  这些直销的对手是不断扩大的广告空间。罗森博格最近在某场合对IAB成员——他们销售数字广告空间,其中也包括技术平台公司——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做的就是扩大市场。”正是这些增加的广告空间压低了千人成本,也缩减了潜在的利润。

  大品牌公司在数字领域的广告预算仍然相对较少:IAB数字显示,2009年宝洁的广告预算仅有7%投向数字领域,联合利华是3%。估计2010年宝洁公司数字广告会下降到5%左右,尽管总广告预算增加了两倍,到1.69亿美元。同时联合利华的首席营销官基思·韦德(Keith Weed)在去年的戛纳广告节上说公司2010年的数字广告预算会加倍。

  数字广告投入相对较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品牌经理不希望他们的广告跟现在网上那种与垃圾邮件直销广告一脉相承的线上广告沾边(比如无处不在的LowerMyRates.com旗帜广告)。“我们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塑造品牌会刺激销售——而所有直销和折扣活动只会有损品牌形象。”一个前品牌经理说。

  但谷歌、脸书、雅虎和微软(虽然位置不在硅谷,实质上更像硅谷公司)正是通过对这些直效广告空间的利用占据了网络竞争的上风:根据eMarketer的预测,2011年这几家公司加起来占据数字广告市场的65%,2012年将达到70%。

  多余的广告库存压低了价格,受苦的是内容制造者;而最终那些技术公司自己也会吃亏。它们刺激了About.com和Demand Media等内容制作商的发展,他们对较低千人成本的反应是生产更多低质量低成本的页面,而这些页面实际上降低了谷歌搜索结果的价值。

  这些交易大多是通过交换、需求方平台、供应方平台、广告公司交易平台、实时竞价等各种自动化服务完成的,将数字广告空间变成低利润率的商品交易。今天的数字广告人士口气往往更像华尔街的金融师,而不是大卫·马梅(David Mamet)笔下的销售员。

  自动化交易

  广告控股公司习惯了通过很久以前从创意部门分割出去的传统公司来购买媒体,而现在发明了自己的系统来和谷歌等公司设计的供应方平台进行交易(同时也防止自己无法满足品牌客户对数字广告的需求)。索瑞尔的WPP6月下旬推出批量购买数字媒体受众的子公司Xaxis,就是这类做法的例子。

  大卫·肯尼(David Kenny)创立的阳狮集团数字营销机构阳狮锐奇(VivaKi)开展了第一起广告公司交易业务。后来离开阳狮的肯尼承认,有必要为品牌广告主创造更好的环境,但对交易平台的商品化毫无歉意。“内容商品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说,“我不认为[广告公司]平台创造了Demand Media。如果媒体已经变得商品化,交易平台所做的只不过是更快将其曝光。”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